最是乡村 年味浓

作者: 陈利生2016年05月02日情感散文

乡村的步子只要迈进腊月的门槛,浓浓的年味便溢满每一个角落,到处弥漫着欢畅的气氛。

那些归巢的倦鸟,大地上最温暖的足音,年关边总会在我们的耳畔踏响。回家的人啊,你们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你们有故乡,有亲情在村庄流淌。

村口,也多了一些期盼的人。乡亲们期盼着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上学的儿女,或者多年客居在外、准备回老家过年的亲人。这不,炊烟早已从老家屋顶扶摇而上,那口土灶里的柴草早已噼噼啪啪地为你烧旺……

记得哪位作家说过,袅袅的炊烟,是最美的家书。说得多好啊。因为母亲终日侍弄炊烟,炊烟就是飘荡在游子心头那份久违的亲情,就是浪迹天涯的终点。老家的炊烟犹如一方轻柔的手帕,是母亲的缕缕白发,是亲人踮得高高的脚跟啊!有什么能比得上炊烟?游子看见炊烟,就有了歇息的释然,有了炊烟,家就不再遥远。

年关边,最忙的也许是女人。她们要为全家人准备过年的穿和吃。女人,是乡村里开放的茶花,鲜艳着,热闹着。打年糕、做豆腐之类的活大都是巧手巧舌的妇女做的。她们一边干活,一边打嘴仗,常常引来一片笑声,辛苦的劳作也就有了一点轻松。冬日的太阳便在这有滋有味的忙碌中慢慢地落下山去。

走进乡村的腊月,小时候那种纯净的喜悦又在心里复苏了,那种古朴的、绵醇的只属于腊月的味道扑面而来……腊月的乡村,觉得才更像个年的样子。腊月廿八,家家就要准备对联了。这时,毛笔字写得漂亮的人便成了香饽饽。吃,乡下人一点也不马虎。家家户户的铁锅里终日冒着茫茫的热气。自家磨的面粉一定要留作过年,蒸馒头,做包子。豆腐也要自家做的,专门用来炸油豆腐。

到了年尾了,男人们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喝一杯热热的老酒,拉一拉家常,心中就变得异常滋润。放了假的孩子们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分喧闹。村子中,不时传出爆竹的声响,空气中散溢着一些火药的味道。那一声声的爆竹,催紧了年的脚步。

腊月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腊月里,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总有一支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一个个羞羞答答的女孩,在大红大紫中成了娇娘。

年轻人的心中,腊月,也许就是一盆冬天里的炭火,燃烧着激情和希望。对于那些漂泊异乡的人,腊月,就是一壶陈年的醇酒,陈而弥香。腊月,还是那些到了婚嫁年龄的乡村女孩的梦幻。

天增岁月人增寿。这一年的日子说过去就过去了。村里的人们,走上那座老桥,觉得桥还是原来的桥,河也是原来的河。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老桥依然安静地坐在那里,朝看日出,暮送晚霞。村人明白,尽管总有些东西无处追寻,总有些故事注定飘散在风里,但内心积淀的那些曾经明媚的日子依然可以清香如故。

在故乡的春节里,我被浓浓的乡情灌得醉卧不醒。乡村的春节,从腊月一直延展到元宵,才会慢慢走近尾声。

走在充满人情味的村道上,心情也随了春天一样的灿烂。是呵,又一个明媚的春天要来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