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在民间

作者: 曹军华2016年06月12日短篇散文

近日在阅读一本收藏类杂志时,被其上介绍徐悲鸿先生与友人情谊的故事所深深吸引,更为文章中所附的两幅悲鸿先生所绘并分别赠于卢赵两位友人的神骏图所折服、感奋。

两幅画上的马均在奋蹄疾驰,喷鼻扬尾,其“所向无空阔”的豪迈与劲健美不胜收,观之令人激情澎湃。

然,悲鸿分别题于画上的一句话:“绳曾君不识,他日会相知”却一时令人费解。费解的是“绳曾”两字的意思?我读画往往极留意题款,不但从中欣赏画家那个性十足的书法,更从赏析画家们那妙趣横生的落款中管窥其艺术与人生感悟之嘉言慧语。

记得崔振宽先生在其一幅小品画中所留的题款就留下了令我回味无穷的印象:“观宾虹老画,无笔不连,无笔不断。相连处,若即若离;相断处,若即若续……”

又记着贾平凹先生在其一简笔画鱼的画作旁留下的是一行:“鱼的坟墓在人腹,我的毁誉在民间”的题记。读来真真既振聋发聩,又引人沉思。

对于悲鸿先生所题的“绳曾不相识,他日会相知”,我在疑惑与好奇中查阅了词典,也上网进行了搜索,却未找到答案。未找到答案的原因是因为“绳曾”两字字意不明,这两字既不是人名典故,亦不是文言虚词。那么,这句话就仍是令人半知半解了。就这样,一连几天,抱着疑

虑和探寻的心理请教了几位饱读诗书的先生,其答案终乏合情合理的说服力。

一天在办公室将几天来的疑虑说给同事们,起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未曾想同事陈静在网上找到徐悲鸿的原作看罢,经过一番思索后很快给了我答案。她认为,绳曾不相识是说骏马对缰绳起初是不接受不认可的,但终有一天骏马会认识到自身与英雄俊杰的结合才能风云际会,得到用武之地。

我想,无论陈静的解释吻合与否,但我以为她的理解应是最贴近悲鸿先生原意的解读了。

一次偶遇原文编辑肖先生,问起悲鸿先生那句话的含义,答,他直到现在也未有答案。因而才在文中未涉及这一话题。当得知了我们的解读后,他连连称赞解释得好,并感叹说:学术在民间啊!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