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之心”慎揣测

作者: 张晓燕2016年08月10日短篇散文

古人云:“小人之心,君子之腹。”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这些孩子都是小人,而我们是否能够拥有君子之腹?我们能否担当君子的称号?我想这些问题都只能在实践中找到答案。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每一个行动细节来揣测他们内心的想法,用我们君子的肚量和智慧去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取得更高的成长效率。

每个人对同个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事物多面性的美妙也在于此,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观察同一种事物也许收获是大不相同的。我们每一个人在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相同的事件对于不同的人必然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主体在进行信息存储的时候有过一定的删选,而在再次提取的时候也必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孩子对于事件理解存在很强的主观性,那么事件是否真像孩子们自己想的那样呢?这时就需要教师将事情深层次地和孩子进行分析。

我们在观察孩子的行为细节的时候,会看到很多不同的点。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客观的行为细节中找出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并进行主观引导,让孩子们能够从中深入了解到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养分。做好了这些对接,将使我们教师和孩子都能够从中获得营养,帮助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痛苦和不适应、屈从和妥协,于是孩子在成长的同时总是伴有抗拒,这个时候成人的外在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是起到了一个帮助、辅助和推动的作用。面对抗拒的孩子,我们应把握好成长与塑造的和谐对接。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听劝,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的,更多甚至绝大部分的孩子会选择抗拒,只有让孩子真正从内在觉察或认可之后才能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或成人看准时机、采用艺术的手段来进行,在个体自我成长与外在推动之间能否构建一条更为平坦的道路,让孩子走得更加平稳一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