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暖春

作者: 张维民2016年08月17日春天散文

这真是个暖春。时令上的春天,还没有唱响春的序曲,踏着马年的脚步,“小阳春”赶早来到江南原野,温暖成了这个冬春的代名词。身边的温暖,如一幅幅剪影,也在心头升腾开来。

春节前,总会想到漫天飞舞的花,晶莹亮洁的冰凌,但马年春节好几天都维持着十几摄氏度的气温。穿着更是跨越季节,有人穿着厚实的棉衣,有人穿着单薄的外套,姑娘们更是大胆,有的穿上裸颈毛衣,披件短款红色羽绒衫,着实轻松蓬勃,有的更是“反季节”,流行的服饰多样、轻柔,一点不逊夏秋。

最能感受春意的,还是人情美。妻子退休一年了,春节前,竟然接到工厂的电话,让她参加职工迎春宴会。对于普通退休女工而言,也许只是一份小小惊喜,但包涵的总是对劳动者的敬重。宴会上,企业员工争相表演节目,总裁把多名退休人员请到台前,向他们致以美好祝福,送上春节贺礼,还颁发了一个“光荣退休”水晶杯。对退休女工来说,也许不需要政治色彩的荣誉,但亮晶晶、光灿灿的“光荣退休”,折射出的是劳动者暖春的内涵。

看吧,“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暖意,又在乡村、城镇亮起一抹抹春回大地的喜气。春节来临之际,有文化古村美誉的金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张灯结彩,一派冬日丽阳。笔者会同书法爱好者,多年前往古村写春联,许多村民对我们已熟悉,摊子刚摆开,即有乡亲前来要春联。墨香伴着风味小吃味,飘开淡雅的清馨,也荡漾着礼貌的问候,也有村民自言自语:“如今,政府真好,还派人来送春联”、“样样都要钱,这春联却免费,社会真的在变”。

时代变了,春联也在变。以往写春联,老百姓大都要“老式春联”。而今,百姓要的春联内容五花八门,“财源”、“生意”、“平安”、“幸福”、“文明”、“勤俭”、“孝顺”以及“马到成功”、“美丽乡村”、“幸福小区”等等词汇应有尽有,无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红红的春联,出现在文化古街、传统乡村、居民社区,升腾起的自然是春节的火红,早春的暖意。

温暖也在消融着陌生、隔阂。春节到来前,笔者所在的胡同社区邻里中心,一派喜气。社区邻里在志愿者陪同下,早早来到邻里中心。昔日或对门,或同一楼道,或同一社区,熟悉与陌生的邻里走到一起。志愿者提前准备了馄饨皮与馅,边与邻里同包馄饨,边聊家常。志愿者与邻里共玩抛掷皮球、击鼓传花、马年成语接龙等游戏,共同唱响一曲曲“邻里互助,守望幸福”美丽声音。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分外忙碌,有的煮馄饨,有的推餐车,有的将一碗碗热腾腾的馄饨,端上邻里餐桌,有的现场拍摄“邻里守望”照片,文化志愿者向邻里捎上一对对大红春联,并按下快门,一幅“红红的春联、浓浓的亲情”左邻右舍合影,让团圆有了新的意境。春日来临的暖意,在邻里守望、志愿真情中,飘散开米酒般醉人的甜意。

这个春天,就叫暖春。这是自然的暖春,是文化的暖春,更是人情的暖春,身边总有温暖在。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