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作者: 闫超健2016年09月09日生活散文

雨水后十五日,斗指丁,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每年阳历三月六日前后,春暖乍至,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

俗话说:“春雷鸣,万物长。”洁白秀美的李花,自然清纯,宛若含羞的邻家小妹,在门庭半掩的院落里,联想着轰轰烈烈的爱情

柳荫里羽色艳丽的黄鹂,也耐不住桃红李白的诱惑,闪电般地穿飞在林间,悦耳多变的鸣声,仿佛一支支恋曲。

《章龟经》曾记载:“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惊蛰之后,老鹰的嘴开始变得柔软无力,曾经锋利无比的爪子也变得纤细柔弱,在万物繁衍的春季,鹰化为鸠,这位大自然的猎手,不能捕杀小鸟了,开始像布谷鸟一样,播报耕种。只有等到秋时,鸠方能复化为鹰。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农民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而春雷,自然成了这一节气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农民会依据雷神的脾气来判断一年的收成,有谚曰:“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雨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等,人们相信,如果听到春雷,必定风调雨顺,有个好年景。

“春雷惊百虫”。惊蛰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安分的日子。百虫“惊而出走”,虫蚁也从泥土、洞穴里爬了出来,逐渐遍及田野;温暖的气候条件,使得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病虫杂草随时都可能殃及到庄稼,甚至“桃花开、猪瘟来”,家禽也要注意防疫。所以这一天,各地民间都会有不同形式的除害祈福仪式。

比如山东一些地区,这天会吃烙煎饼,意为将害虫烟熏火燎;在陕西,人们要吃炒豆,象征将虫子爆炒生煎;在山西,人们会吃梨,意为与虫害百病别离;在广西,少数民族会吃炒虫,甚至还要比赛谁吃得快谁的功劳大。

在民间,还有祭白虎的习俗。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为防止小人恶语中伤、招致是非,大家会在惊蛰这一天,用猪血猪油抹在纸老虎的嘴上,希望满嘴油水的老虎,不再出口伤人,搬弄是非。

除此之外,这一天会有一个有趣的仪式。为驱逐作祟的小人,赶走霉运,妇人会用拖鞋拍打小纸人,而且边打边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叫你有气没得抖;打你个小人手,等你有手没得耶……”

惊而出走的节气,必然会有许许多多的怪事。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