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暑忙枕五更风

作者: 刘巍2016年09月09日原创散文

炎炎夏日如约而至。黎明即起,在厨房里翻开食谱,做一份清凉的薄荷或荆芥粥,无需加盐巴,点上几滴麻油和酱油即可食用。绿叶入喉,秀口一吐,满身清凉。外围的暑气过重,总是不可避免。我们不妨给心灵降降暑,来一次冰爽的心灵游历。

在窗前展卷阅读,选择一本可以静心的篇章,不妨是山水游记,或一些描摹乡村和草木的随笔,让自己陶醉在清幽的山水之间。在书房里泡一杯清茶来喝,茶色青碧可人,只需静静细品,无需牛饮如灌,让自己的心事涣然冰释在毛尖、黄芽、瓜片的翠色连绵里。

轻罗小扇扑流萤。古人消夏最热衷于蒲扇,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可以去郊外的凉阴处抬头看云,“六月莲灿,七月兰浆,八月诗禅,九月浮槎”,六月里的云像莲花一般灿烂,这是暑热的开头;七月里的云,桂棹兰桨,暑期渐入佳境;八月里的云如诗如禅,淡然恬静;到了九月,暑期完结,云如轻舟,载着一个个轻松的心灵归来。

盛夏时节,晚间是最难熬的,让人无法入睡。唐代白居易在《香山避暑二绝》中云:“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户外消暑如今成为年轻人的首选,选择一个暑气淡然的地方旅游,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放松。平日里的工作太累,事务繁杂,徜徉山水之间,给自己理一理心绪,让心灵来一次淘洗和涅盘,凉意顿生。小时候,每到夏天的晚间,故乡的清江边就挤满了乘凉的人们,沐浴着河风,一阵清凉。

明朝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精彩描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明代人在消暑时巧妙利用地理优势,掘井纳凉。这样的消暑凉屋,依山傍水,凉气徐徐,让人向往。三五人小坐,或小酌或长谈,绝对是一种享受。

对于度夏,古人还有许多高招。除了用瓷器做碗碟、花瓶外,还发明了瓷枕。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冰冰凉凉的,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特凉快。所谓“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恐怕就是古人对瓷枕的热情讴歌。人们还会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气四溢。

在暑热的天气里,汗水裹挟着身体的毒素排出,心智也跟着成熟。有人说,没有哪一种教育比得上逆境。其实,一年当中,也没有哪一个季节比得上夏天。夏天不光是一个给身体去除糟粕的季节,也是一个给心灵磨炼陶冶的季节。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