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美羊肋条的变迁史

作者: 尕藏才旦2016年09月18日情感散文

我与羊肋条有着深深的、难以割舍的情缘域高原哺育我成长。大学毕业后,我又在甘南牧区工作了二十五载。常年在草原底层摸爬滚打,在马背上春来冬往,也孕育了与鲜美羊肋条的情结。

藏民族吃羊肉的学问是从“生命禁区”中获得的。陪伴他们的是永远的高寒,永远的缺氧。可这个民族数千年来,却不可思议地体魄健壮,思维敏捷,心智聪慧,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壮实、很快活。藏民族正是靠高蛋白、高营养的牛羊肉来获取高热量御寒抗寒,强壮身体,保护心智。

在羊的107个部位中,肋条是最鲜嫩最肥美、肉质最好的部位。牧人们看羊肥壮不,看肋条上的肥膘有多厚。质量就是膘情,膘情就是价值。有膘情就有充沛的热量,旺盛的活力;就能抵御雪域漫长寒冬的侵袭,保持元气,健康成长。应该说膘情是羊的生命线,是品牌。

甘南的羊肉肉质好肉嫩,营养充足多样,又没有受过污染,是纯纯的绿色食品,是喝矿泉水,吃冬虫夏草长大的,所以受到普遍欢迎,也成为稳定的出口食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肉羊用来支援国家建设,是爱国羊。但肉联厂却借机以低价、压价、估价来收购肉羊。一等膘的一斤三角五分,二等膘的二角八,三等膘的二角。

虽然牧民年终分红没了膘情极好的肉羊做冬肉,但吉庆节日的餐桌上还是少不了肥美的羊肋条,招待贵宾也缺不了肥美的羊肋条。那肥肥的羊肋条是自己家的,是宰杀的自留羊。就那么几只羊,平时自己舍不得宰杀享受,但有喜事、有客人上门,必定设法想方要献上肥美的羊肋条,藏族有句谚语道出了自己的礼仪价值观:“好吃的佳肴留给客人,漂亮的羔袄留给自己。”

酒席上的第一道菜便是手抓羊肉。如山般摞在木盘中。藏宴上的手抓羊肉装盘是有讲究的。腿骨、臂骨、软肌、碎肉等只能垫底。顶层必须是鲜美肥嫩的羊肋巴。羊肋巴往往两根连在一块,尾上带有脊椎骨,显得饱满。把最好吃的捧出来献给亲朋好友,不仅仅是礼仪,而且是真诚,更多的是尊重。是一种品位、胸怀、品格。

吃羊肋巴也透射出藏人的伦理观。客人不能信手搛夹。主人会把盘中最顶层、最为肥美、最为鲜嫩的羊肋巴双手捧起,敬给上席的长者。长者接过,主人又把割肉的藏刀刀柄朝长者,刀尖朝自己双手递过去。这种递法是尊重,但更多的是为安全考虑。一旦主人失手跌落快刀,尖刀利刃绝不会伤着客人,只能主人有可能陷入险境。利他利众,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道德情操跃然于细微的敬肉行为之中。

长者用刀从肋骨尖端切割肥肉,绝不会从连着脊椎的部位割起。有头有尾按顺序割吃是规矩,乱割乱切是不文明,缺乏修养的表现。长者动刀切下一块吃进嘴,其他客人才会切割自己眼前盘中的羊肋条。吃羊肋条还有一定的禁忌:一不能牙咬嘴撕,它会破坏羊肋条的完整性、美感,同时也不雅观,不卫生;二不能在肋巴的不同方位随意凭性情切割,把好的方位割去享用,留下弱品位的让别人吃。正确的吃法是从羊肋条的头端切割,根据自己一口能吞进嘴、能在口中翻动咀嚼的空间来切割肉块大小。吃不完的肋条肉可以重新搁进盆(盘)中,其他人可按顺序继续切割食用。因为每一只羊身上只有八对肋骨,也就是十六条肋巴,不可能每人一条。而盘上覆盖的也只能四条,顶多六条。让客人和家人都能享受到可口鲜美、肥嫩的羊肋条肉,就得靠一种自我约束力量,靠公众行为准则来抑制贪欲,立集体互惠、自觉互助、有福共享的意识;三是不能不理其他部位的羊肉,得兼收并蓄,“全面出击”;四是羊肋条必须刮净啃光,不能残留肉丝或筋疙瘩、包骨膜。留有残肉而不去啃净,被视为浪费糟蹋行为,也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会受到大家冷眼相待。最后一条则是吃干净的肋骨不能重新搁回盘中,得拢到一块放在自己席前一小块位置上,便于主人打扫处理。

改革开放以后,清真餐饮雨后春笋般风靡大西北,到处都是手抓羊肉馆。而手抓羊肉中又是肥美的肋条独占鳌头,独领风骚。在大西北进饭馆、请朋友、各种聚会,不点二三斤羊肋巴就不成酒席。吃肥美羊肋巴成了当代吃牛羊肉民族精神和物质享受的标志、品牌和象征。

可谁能想到曾几何时,风向却变了,人们不再吃肥膘厚厚的羊肋条了。我曾经煮好肥美的羊肋巴,接待远道而来的草原亲朋们,想不到他们也拒绝肥美的羊肋条,只捡瘦肉吃。问起其中原因,他们说,“我是脂肪肝”“我有高血压”“医生说我血脂高,不能吃肥肉”……我恍然大悟,原来让肥美的羊肋条走向萎缩的缘由在此。

他们还告诉我,身心愉悦胜过吃肥美羊肋条。为了健康、幸福、长寿,我们舍得拒绝肥美羊肋条。那年暑假,我从省城兰州回到阔别十年的草原,很快明白了牧民的心思:为了活得更长久,生活更幸福更有质量,他们才和肥美羊肋条“拜拜”。高原牧人的食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牛羊肉、乳类转变为多样性:肉类、乳类、禾米类;从单纯蛋白质到多种维生素,蔬菜、水果并举;各家各户宰杀的牛羊不多了,餐桌上肥嫩羊肋条少多了。他们还透露了另一个心思:牛羊现在值钱,一头牛卖五六千元,一只羊少说也卖千元以上。有这些钱,什么好东西吃不到嘴?

我心头漾开一抹春风一缕阳光。草原在变,观念在变,生活习俗在变;小小的羊肋条变迁史告诉我,藏人的价值取向升华,生活坐标在变,人们行走在更文明、更多姿的现代化道路上。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