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爱着的父亲

作者: 李向红2016年09月24日亲情散文

母爱深似海,父爱重如山,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深深体会母爱的同时,却容易忽略无言的父爱。

我的父亲是地主的儿子,从小却没有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因为爷爷奶奶大了26岁,在父亲8岁那年,爷爷就走了。父亲与奶奶就这样成了家里几十亩地的主要劳力。每逢农忙,家里农活实在来不及干,才请一些短工来帮忙。等农忙过了再去上学,父亲就这样半工半读,到高中毕业已经25岁了,比一般的青年大多了。

父亲酷爱读书,却无缘走进大学的门。对于不公平的生活,父亲没有绝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看到钟表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背起一个木箱子,手拿拨浪鼓,走村串巷做起了修理钟表的手艺。深夜,父亲在油灯下把一只闹钟拆了装,装了拆,反复操作了几十遍,遇到难题怎么办?他一边学习书本中的理论,一边向寥寥无几的同行请教。后来,市场上有了收音机、录音机,父亲深夜看书的时候更多了,常常一边是吱吱呀呀的收录机,一边是一堆快要被翻烂的书籍。再后来,电子产品飞速发展,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液晶电视如雨后春笋,父亲积极报名参加了凯歌电视机厂和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彩电维修培训班,他成了培训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在他的刻苦努力下,父亲以95分的好成绩荣获毕业班中的第二名。

父亲一生注重孩子读书,把3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哪个孩子第一次去学校报到,父亲再忙也必定要亲自送到学校,这时写在父亲脸上的尽是欣慰与自豪。记得去年春天,我女儿临近高考,父亲——一个七旬老人,不知多少次骑着电瓶车从老家到市区,送来自家的草鸡蛋、桂圆、红枣,嘱咐我每天早上做给孩子吃,还私下打电话给我女儿抽查我是否偷懒。去年9月,我们送女儿去南京医科大学报到,父亲像个孩子似的,第一个报名参加,当父亲戴上眼镜行走在南医大校园里时,我弟弟对我女儿说:“程燚,找找这里有没有老年大学班,给你外公报个名,瞧,你外公多像一个教授!”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我看到父亲的眼睛湿润了。那是他想起自己的遭遇,流下了辛酸的泪水,那是他看到一代胜过一代,流下的欣慰的泪水。

父亲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在任何苦难面前,也不皱一下眉头。父亲从小没有享受到父爱,但他都努力补偿给下一代。虽然年过七旬,但仍然坚持种田养鸡养鸭,为子女们提供货真价实的草鸡蛋。他关心儿女的生活和工作,不求回报,无怨无悔。

岁月不饶人,如今父亲已不再如从前了,父亲老了!当他从我面前走过时,让我想起了秋风中的落叶。重新拉起父亲的手时,那是一双让我完全陌生的手。手上触目惊心凸起的青筋痛击着我的心灵,手心上那厚厚的老茧振颤着我的灵魂。是啊,我们常常习惯关注下一代的成长,容易忽略父母在变老,每每当我听到刘和刚演唱的《父亲》,那熟悉的旋律不仅悠扬动听,更饱含了对父亲的深情,我更深深懂得,父亲就像歌曲中唱到的,是登天的梯,是拉车的牛,人间的艰辛有三分,他却尝了十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父亲,这辈子做您的儿女很幸福,女儿愿您永远健康快乐,长寿如青松!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