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孝道

作者: 赵占斌2016年10月04日情感散文

爷爷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庄稼人。别看他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石,但肚里扎的戏文可不少。在我幼年时,他们就常给我讲《三娘教子》《庵堂认母》《安安送米》《赵五娘吃糠》《朱春登放饭》等有弘扬孝道内容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我正上初中,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糊口,父母借钱买麦磨面打烧饼。尽管每天经手数百个烧饼,但从舍不得吃一个,只用黑面、麸皮拌糟糠、野菜充饥,却保证对爷爷的供给。

爷爷和父亲病逝后,我娶妻生子到省城工作,偏偏母亲肝硬化和冠心病到了中晚期。全家老小六口人全靠我39元工资生活。为了给母亲治病,妻自告奋勇给生产队卖瓜、卖醋、编芦席,我也忙里偷闲为报刊、电台撰写新闻、文学稿件,挣点微薄的稿酬,硬是让母亲生命延续了23年,直到85岁安然逝世。其间,我夫妻很少给自己添置衣服,我也很少吃早点。

妻积劳成疾,患了胸积水、胸椎骨结核等疾病,几近瘫痪。当时三个儿女正在上小学,我既当爹又当娘,还要工作和照顾妻子。妻怕拖累我,每逢领导、同事来看望,都哀求给我做工作,让把她送回娘家。我给儿女们开会:“你们将来可以不孝敬我,但现在必须孝敬你!”在我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不仅对母亲嘘寒问暖、百依百顺,课余还瞒着我悄悄捡破烂、当报童贴补家用,使妻终于康复。

数年前,我和妻子退休后,看着儿女成家立业,外孙、孙女亦都上学,为了不给他们增加负担,我们老两口便返回农村老家,安度晚年。但在城里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和三个“接班人”,每逢节假日,都拎着高级营养品相约而来,炒菜的炒菜,擀面的擀面,举家团聚,其乐无边;如果二老中哪位偶染小恙,他们无论手头事情再忙,都会及时赶至,又是嘘寒问暖,又是关心照料,又是支付医疗费;每逢刮风下雨,我的手机就会条件反射地响起来,甭问,准是两个正上小学低年级的孙女或者正在军校就读的外孙提醒我们“添加衣服,小心路滑”的来电。

本是减负之心,却给孩子们徒增拖累,我和妻子过意不去,劝他们说:“我们两口身体健朗、衣食无忧,你们都忙正事吧,别探望得这么勤,每个月回来一次就行了。”长子却一本正经地说:“老人是佛,孝敬老人胜似烧香拜佛,我们怎么敢偷懒呢?”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