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油脂旯

作者: 许双福2016年10月18日情感散文

油脂旯,就是将动物的脂肪在锅里慢慢地烤,直至将脂肪烤完,脂肪被烤尽后,剩下的就是油渣,我们东北人把此渣叫--油脂旯。这些剩余的油脂旯,在上面洒点盐,不仅可以直接吃,还可以再剁碎些,与蔬菜搀和包饺子,包包子。

被烤出的液体脂肪,放在容器里,时间一长就凝固了,成了家里平时炒菜用油,这也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食用油来源之一。这个物尽其用的做法,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以至于普及,想必,历史学家也无从考证。有幸的是,让我遇上而且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并无数次地实际操练过,成为生活阅历中的花絮。

我在军营中长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家又迁居在到鄂西北的山区里,父亲经常战备值班,正常的情况下,一周回家一次,如果任务紧,就很难说什么时候回来了。日常的生活里,我和母亲弟弟妹妹,不到十岁的我,成了母亲料理家务的助手。两三个月左右或者半年时间,我带上军用肉票,到七八公里外的县城里买几斤猪肉,临行时,母亲总是叮嘱我:“要肥的。”还好!那时的商店,都设有专为军人服务的窗口,工作人员也格外地热情,所以,买回的肉总是令母亲满意。

到了晚上,肉香萦绕满屋,我和弟弟妹妹是格外地兴奋,因为等肥肉烤完了,就可以吃上香酥的油脂旯,那个年月里,有的人甚至过年时,也不一定有油脂旯可吃。

岁月荏苒,往事成了闲暇时的回忆。油脂旯,不经意间,从我们的餐桌上消失,也许因它太小,很不起眼,又算不上佳肴,恐怕连中国传统的食谱中,难觅其名。加之,在当时,人们买肥肉的目的,本身不是为了吃肉(其实,很想吃,只是吃不起!),真正的目标是取其油,在烤油的过程中,它成了美食。

而今的吃食,令人不知从何处下嘴,渺小的油脂旯,被盛宴抛得远不可及,谁还在意它的存在。

人们容易被现在美好的光景,冲淡过去的艰难。油脂旯,也就成了我偶尔记起的一段往事。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