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先生

作者: 温秀荣2016年12月08日来源: 张家口日报情感散文

全村念过小学的人,都曾经是他的学生,他也曾教过一家几代人,他是全村人的先生。

他说普通话时,在村里是那么的另类和动听;他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下课后学生还是舍不得擦去;他用心讲解每一篇课文,让多少幼小的心灵天马行空。他能运用田忌赛马的智慧同时教五个年级二十几个鼻涕虫,许多淘气的孩子也都被他点石成金。

农闲时,村里人最爱神聊,聊《水浒》,聊《西游》,聊他们愿意聊的一切,当聊到武松是否真的能喝十八碗酒时,只能找他来裁定。诸如村民工分儿算不清,政策搞不懂的事儿,都会找他咨询,在村民眼里,他就是这村里的孔圣人,无所不能。全村的对联总是由他一个人完成。重要些的书信,都是他代笔,窗台上都是空了的墨水瓶,他又把它们做成了小油灯,谁要谁就领。他说,乡村自古就缺文化人。

补课的学生数不清,他却分文不取。因为有几个是邻村的孩子,雨天,这几个孩子吃过他家的饭,天,加过他家的衣。村口有恶犬,他就送往迎来。那又是孩子们记忆里的一道令人心醉的风景

人们说他教书好,远近的老师都来听他的公开课,每到这时,孩子们就会像一群小鸟,围着他唧唧喳喳地一起自豪。学校经费不足,他带着孩子们采金莲花、采蘑菇,勤工俭学,新买的扫帚谁也不舍得随便使用。

他会理发,只要有人找他理发,他说只要不嫌手艺赖就行,早些年农村人理发,不论效果,理完发,乡亲嘿嘿一声憨笑,算是酬金。

因为他会做菜,也因为村民谢他敬他,谁家来了像样的客人,都要请他去陪酒,当然也想让他做菜,几样山野菜,在他的手里却能化腐朽为神奇。

因为他会做点心,村民也信他服他,炸油饼、炸麻花,都会找他帮忙。整个腊月,他是最忙碌的,也是最尊荣的,在村里,在贫困年代,把这些权利交给他,是莫大的荣誉。

农村人,少不了家长里短,夫妻吵架,婆媳争理,邻里纠纷,哪里有争端,自然少不了他的劝解,他说谁错,谁就认错,心甘情愿。

村里的红白喜事儿都得请个总管,当总管自然非他莫属,因为他懂礼仪会操办经场面儿,请他当总管,东家省钱省心有场面。

前些年,农村人挣钱一季花销一年,谁家都难免有个马高镫短的时候,要借钱,第一人选多半会想到他,因为找他借钱,只要他有,从不驳面儿,时间久了,他就是村里人心中的及时雨宋江。

他一生为师,自然少不了教过的学生携礼探视的,他为人和善,自会有亲朋上门拜访,也会有乡亲们串门叙旧。虽已退休,但门庭若市。

他的妻子是当年的村花,死心塌地跟定了这个书生,像那个年代的许多乡村美女一样,甘心做了秀才娘子。他们一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清贫,还有十里八乡的美誉、许多家族的感恩,他们夫妻俩人的恩爱,羡煞世间多少有情人。

山村岁月流逝无痕,他渐渐被人们尊崇为心底的圣僧。

他,身材瘦小却精神矍铄,清心儒雅且乐观豁达;他,面带笑容作风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从不打骂学生,却威风凛凛;他,坚守着山村三尺讲台,从无退缩终得累累硕果。他,平凡事业素淡人生,他,桃李天下泽被一方。他播洒的阳光照亮了那片偏远的土地,山高水长,成就了多少学生的幸福人生。

长大后,学生们早就成了他,做事为人,经常把他摆在心里,当一面明镜。他们知道,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顽强的精神内核,也是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学生们的心里时时会浮现起他永远微笑的面影、那期待的眼神。那面影、那眼神早已经穿越时空、规范着他们的行事和为人。为父母者,教导子女,为师者,垂范学生。一条传统文化之脉络向更加广大深远处延伸。

苍天之下,绵延着广袤的、深刻而无言的乡村的土地,乡村的土地上养育着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时代英雄一般的乡村先生。这里也就有了淳朴互助的民风,也有了敬业勤劳的天道人心。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