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哭嫁歌

作者: 文猛2017年01月03日来源: 荆州日报情感散文

向外地人讲述三峡的哭嫁歌,大家十分惊叹,喜庆的出嫁为什么一定要伴随纷飞的眼泪哀婉的歌声?除了在舞台上和影像中,现在要看到一场原汁原味的哭嫁场面,还真是可遇不可求。让我们走进三峡深处的大山中,也许那里会有一场美丽而哀婉的哭嫁在等着你。

哭嫁的主角是女人,准确地说是要出嫁的女人,是三峡女儿长大成人的规定“仪式”,是远乡近邻评说姑娘孝顺程度的“重要依据”,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幸福最高兴也是最酣畅淋漓的哭诉和绝唱。

出嫁的日子到啦,当家门口响起唢呐和鞭炮,在新娘“我怎么舍得您哟”的哭声中,被音乐家们誉之为“中国式咏叹调”的三峡哭嫁歌在大山深处、在热闹的山村、在喜庆的院落、在这个让女儿铭记一生的夜晚拉开序幕。由新娘长辈中福寿双全的老太太哭第一声,作为后来一系列“哭”的铺垫,宣布哭嫁歌会的开始——

“哪个妹子不出嫁,哪个男儿不出门?男儿上学怕先生,女子出嫁怕开声。鸡已叫,天已明,母女开声惊动人。明朝轿前封赠你,万事大吉都顺心。”

第一场:哭媒人。媒人走进闺房安排新娘出嫁的事宜,新娘一见媒人,语调由悲转怒,哭中带骂,但骂得并不过份,这是整个哭嫁中最为华彩的部分——

“韭菜开花一二台,背时的媒人天天来。蚕豆开花绿茵茵,背时的媒人嚼舌根。豌豆开花夹对夹,背时的媒人想鞋袜。板栗开花球对球,背时的媒人想猪头。你做媒人想饮酒,山上的猴子骗得走。说活我的爹和娘,媒人死后变牛羊。”

还有——

“板栗开花坨吊坨,挨刀的媒婆嘴巴多。壁上画马哄爹骑,芭茅架桥哄娘过。篾穿豆腐哄哥提,棕毛穿梭哄嫂搓。这边你讲有田地,那边你讲花一朵。乌鸦不要墨来染,白鹤不要粉来泼。龙有深潭好炼宝,鸟有深山好做窝。好比一条癞皮狗,这头吃了那头走。好比一条大肥猪,这头吃了那头敷。只要得口马尿(酒)喝,哪管人家死与活。”

第二场:哭梳头。不去考究媒人的表情和心情,哭骂媒人之后,按照程序婶娘来给新娘梳头、开脸,又叫上头。上头标志着少女生活的结束和少妇生活的开始——

“婶娘啊,婶娘——你今夜变得好狠心,你解我辫子红头绳。往日我梳的一条龙,今夜你梳的重上重。往日我梳的一条线,今夜梳成团团旋。扯了眉毛改了样,开了脸面讨下贱。千金女变四两媳,跳入苦海没有边。”

第三场:哭爹娘。新娘梳好头,戴好花后,要与爹娘一起吃最后一顿“离娘饭”,这时,新娘的哭诉愈加悲哀,这是哭嫁的主题内容,也是大家考验新娘孝心的时候——

“短命吹手天寿锣,逼得我心碎意乱莫奈何!我的呀我的,我在你奶根脚长大,费尽二老苦心血。千般恩情我没报,万滴甘露未酬答。明日就要离开你,不知他家是个啥,内心话向谁表达?我的爸呀我的妈,侍奉二老不愿嫁……”

第四场:哭姊妹。吃了“离娘饭”,饮了“哥嫂酒”,新娘还要与家乡的众姊妹告别。在“姊妹宴”上,新娘与姊妹们以歌叙旧,以歌诉情,哭中有诉,诉中有哭,是哭嫁仪式中最互动最煽情的章节——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织麻同麻篮啊,磨坊同岩磨……天上梭罗十二台,相好姊妹为我来。今夜姊妹来相聚,没有酒菜好招待。粗茶淡饭刮喉咙,酸汤酸菜难下饭。橙子好吃要剥皮,姊妹再好要分离。柑子好吃要分瓣,姊妹再好要分散。木再高难离影,月亮再明要星伴。鱼儿不能离开水,姊妹难舍又难分……”

在整场三峡哭嫁歌中,并不是新娘一个人的独唱,也有很多回唱。除了骂媒人,媒人不敢回声外,在哭父母、哭婶娘、哭姊妹等对象中,她们都会回唱一些安慰和祝福、叮咛和嘱咐的歌。从这个角度上看,三峡哭嫁歌,真是哭出一个母亲来,真是女性的节日——母亲的绝唱。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