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微笑

作者: 梁军2017年01月04日来源: 荆州日报亲情散文

不管老婆女儿是否羡慕嫉妒恨,在我心里母亲永远都是值得我一辈子疼爱的人。母亲早已达80岁高龄,她的一辈子受尽了磨难,吃尽了苦头,但她勤劳善良、朴素节俭、热情大方、性格坚强。始终是我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母亲出生在旧社会,经历了大中国的解放和改放。她3岁时就死了娘,小时候一直跟着她的舅舅舅们长大。那时候的母亲心灵手巧、嘴巴甜、人勤快,是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母亲的童年,虽说没有亲娘的呵护,但也是无忧无虑。

命运的捉弄,母亲这辈子注定要嫁给两个男人。母亲年轻时很漂亮,习惯留一头可以随风摆动的短发。村子里的老人们都说,母亲青年时的形象完全可以与影视里的“江姐”、“韩英”媲美。18岁时,母亲在红娘的牵线搭桥下,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公子。

她的第一任丈夫不仅人长得英俊潇洒,而且也是令人羡慕的“兵哥哥”。据母亲回忆,那时候,她出嫁很是风光,迎亲队伍更是壮观,三台大花轿,还有唢呐队和鼓手。母亲的新婚是甜蜜幸福的。但好景不长,母亲结婚不到三年,刚生下第一个男娃,丈夫就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后来,就连她心肝宝贝的第一个儿子也在一场大病中死去。从此,母亲陷入悲凉的世界,她默默地伤心、哭泣、流泪,但她在亲人面前保持着她特有的微笑

那时候,妇道人家,特别是军婚家庭,必须守规矩。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后,母亲一直独守空房,和她的公公婆婆、姑妹子们一起生活。又一个5年过去了,经上级组织批准,在当地乡亲的劝说下,母亲才嫁给了我老实巴交的父亲

母亲四十多岁生下我,据说当年很多人都主张要采取措施将我打掉的,可母亲微笑地说:“孩子来我这投胎是我的福和缘,生下来说不定也是一条好汉”。

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度日。我们家底子薄、人口多,加之父亲是外乡人,老实本分。况且那时候的农村大都是一穷二白,能活命就是最大的奢望和享受。母亲经历了第一次悲痛的婚姻之后,更懂得了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她一直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

母亲只有50多岁的时候,就已是满头银丝。小的时候,母亲总是笑着说,“儿啊,快快长大,我无时无刻都盼望着天能早一点亮啊。”不管她多苦多累多忙,总是微笑着面对面的与我交流沟通。

那年月,苦菜饭、南瓜汤,对我们一大家子就是最好的食物。即便炖个鸡蛋、油炒饭也只是我的专利。母亲一直保持节俭的习惯,哪怕桌面上有一颗饭粒儿,她也会往自己嘴里丢。虽说她自己舍不得吃、穿,但她却把几个孩子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母亲也特别爱整洁,虽说是土砌瓦盖的陋室,但是总被她收拾打扫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母亲说:“做人不能不讲究,要堂堂正正,站有站样,坐有坐样。”

随着农村改革社会进步,哥哥姐姐慢慢长大,我们家的日子也由“雨天”转为小雨或半晴。母亲热情大方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母亲常说:“宁愿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一年四季,只要我们家里有的,准少不了左邻右舍。推了糯米粑粑、磨了黄豆豆腐、打了新菜籽油、摘了老南瓜,她都要第一时间给亲朋邻居们送去。

母亲虽说生了那么多的孩子,受了那么多的折磨。但最让我欣慰的是,她老人家的身子骨一直很硬朗。我清晰的记得,母亲65岁时,她不仅能像年轻人一样下田插秧割谷,还能挑几十斤重的稻子。

这些年,母亲一直跟着二哥住在乡下。她说,只要一天不死,就要活动筋骨。烧火做饭、打理菜园子对80多岁的她来说都不是事儿。母亲每天都坚持看电视,新闻、电视剧、文艺晚会她老人家都喜欢看,每次回家,她都会把一些国家大事讲给我听,她讲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没有半点差错。连我这个做新闻的儿子都深感羞愧。这或许就是“活到老学不了”的缘故吧!

这些年,我们做子女的给她买了不少新衣裳、新鞋袜,她总是要么送人,要么等到过年过节搬出来显摆一哈她的幸福。每次给她带回去的香蕉、苹果、面条、馒头包子,她都要跟村子里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分享。母亲说:“做人要懂得感恩,千万要记住别人的好;交朋友不能势利眼,绝不能像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

母亲老了,再没有清秀的眉目,没有飘逸的黑发,连一双手也成了栗皮。但是,母亲的脸上的笑意是难以抹去的,有时候,就算我们看不到,但是内心也能感受得到。

母亲的微笑不仅仅温暖了她的儿女,也灿烂着整个大地……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