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俚语雅句里的年

作者: 邓荣河2017年03月22日来源: 农村大众短篇散文

中国人对于新春的渴望,对于新春的描摹,自古有之。粗俗也罢,淡雅也好,表达的是同样的心声。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进入腊月二十三,就意味着接近了年。因此,在很多地方有腊月二十三辞灶过小年的习俗,至今还保留着。说到这,不得不再重温一下至今仍牢牢印记在我脑海里的那首民谣——“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当然,类似的民谣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区别。不过,关于春节前后的那份欢乐,那种忙年时喜庆,大抵相同。

守岁,是中国人的传统。现今,人们在边吃年夜饭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中守岁。那么,古人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唐代范成大给我们做了记录:“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当然,提起新春,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当属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星转斗移,时代变迁。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庆祝春节时的习俗,以及过节心情感受也在不断地改变。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的一首题为《春节看花市》的贺春诗,就说明了这点——“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是啊,“年”虽然是棵“古”,但年年发新花,岁岁有新的喜悦等着我们去采撷!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