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喇叭班

作者: 杜学峰2017年03月25日来源: 农村大众情感散文

村里办喜事,响器儿是最马虎不得的。哪家喜事过后,大家能记住并且常常提起来的就是响器儿。席面如何,忘得几乎和消化一样快,而那个大半天里由响器儿带来的兴奋,却是像烈酒的后劲,不怎么容易过去。

响器儿是老点儿的叫法,通俗些就是喇叭班。喇叭班的装备大大的今非昔比,算得上与时俱进了。城里面乐队有的喇叭班一样不差。架子鼓、萨克斯、电子琴,个别还有长号小号的。光是这些家伙一上场,这个叫啥那个叫啥就能让大家东猜西猜,兴奋好一阵子。

喇叭班里当然还是少不了喇叭。以前喇叭一枝独秀,现在却是被那些洋家伙鸠占鹊巢。曲目更是什么流行来什么——喇叭班演奏的曲目就是一个流行音乐的权威民间排行榜。

梆子伴着萨克斯,电子琴之后跟着就是一阵“咚呛咚呛咚咚呛”的锣鼓。味道完全不同的菜大锅烩在一块,往往能吃出另一种滋味。一段流行歌曲跟着一段少儿不宜的热辣小调,爷儿们听得脚下生了根,姑娘媳妇嘻嘻哈哈,嘴里骂着“不正经”,可就是没有抽身走人的意思。她们不走,多半还因为喇叭班的角儿还没开唱。

角儿就是腕儿。腕儿一般还都是衣裳架子。女人们一站半晌,唱的啥没怎么入耳,人家的衣裳却记得一清二楚。

腕儿往往能连蹦带跳地唱十来首。她的人气大到啥样?一句话形容不来。比如说吧,那些端盘子提壶烧开水打杂的都脚下生根了。问事儿的大总管喊谁喊不着。人呢?都撂下家伙到人家台子底下当粉丝去了。

高潮通常就是大家都能跟着兴奋一把的劲歌热舞。连唱十几首的腕儿,在大伙一片齐声喝彩里,面色酡红就如酒过三巡。她声音有磁,目光带电,身体像上足发条的钟摆。大伙也心如鹿撞,两眼直勾勾的,都明白准要唱那首《车站》了:“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在等待——”腕儿和她的乐队由钟摆成为狂风里的柳条,就连老头老太个个都兴奋起来,一张脸成了菊花瓣。

唱什么,怎么唱,这会儿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喜兴,那份闹腾,当然还有那份心情。所谓“形式大于内容”,在这里体现得最充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