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力量

作者: 赵宗符2017年03月28日来源: 农村大众春天散文

春天坚定不移地走来了。

春天有春天自己的道路,融化的小溪、泛青的麦田、吐绿的梢、芬芳的腊梅……都是春天走过的道路。春天的脚步,无声无息,她就这样走来了。农人一觉醒来,发现村边冰封的水塘已是一泓春水,将天上飞鸟的影子照得清晰可见。这时,春天也早就无处不在了。

春天是普遍的。春天来了,春天就弥漫在天地之间,占据着所有的空间和所有的时间。巨石之下一粒小草的种子,柔弱得无可柔弱,也会感受到春天的普遍性,会在巨石底下,挣扎、延伸,日日、夜夜,直到那一片绿叶从石边长出,迎着阳光在微风中摇曳。春天来了,春天就是一切。

春天是具体的。春天来了,春天便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春天会在万物身上把自己体现出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是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是春天;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是春天;万条垂下绿丝绦,那是春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是春天;百般红紫斗芳菲,那是春天;佳人锦瑟怨华年,那也是春天。春天来了,一切都是春天。

春天是创生的。“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雾晚来明。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春天让一切生命都开始萌动,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此时会以几何级数增长;冬眠了一季的庞然大物此时也会翻个腰身,走出洞穴。天地之大德曰生,春天来了,生机充满了一切,一切充满了生机。

春天具有着普遍性、具体性、创生性,三者有机统一,于是春天就有了哲学上的象征意味。如果拿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来和春天比拟的话,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良知”就有春天的特征,良知是普遍存在的天理,良知又先天的在每个人的心中,良知创生出道德行为、人文价值,良知既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哲学上有个讲法,叫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就是宋朝哲学家朱熹讲的“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讲的“理念”,但这样的理是只存有不活动的,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而良知则不同,它不但寓于每个特殊的心中,而且还引发行动,在道德的行动中将自己呈现出来,具有既存有又活动的特点。所以儒者叫人理解良知,便要人体会一下天地间的那一点春意。

良知也具有春天一般的力量,当人们被遮蔽的良知呈现出来时,良知也如同春天一样不可阻挡,世界上许多丑恶的东西,貌似强大、貌似很有力量,在良知面前,没几天的时间就会轰然倒地,“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良知就是宇宙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正所谓“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村里的农人在睡梦中听到了水塘里冰咯吱咯吱地裂响,那是春天的敲门声,大地正在轻柔地绽放,春天具有必然的力量。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