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关随想

作者: 尹汉胤2017年04月11日来源: 光明日报情感散文

清风中踏上昭通豆沙关,脚下绵延千年的五尺古道落满沧桑,崎岖而破碎,一块块踩踏得光可鉴人的石阶,却依然昂着头凝视着过往的行人。在它们伤痕累累的肌体下面,是一段漫长的历史。

行进中,你会在较为完整的石阶上见到一个个马蹄踏出的蹄窝,它们有如一只只眼睛,老迈昏花,却深藏着悠远的记忆。踏上石阶,耳畔似有历史回声,那低沉断续的声音,像是耄耋老人发出的喘息,待登到高处,又像是大地的心跳声。此时此刻,你才体会到脚下每块石头的厚重。豆沙关雄踞于此,以一夫当关的坚守,从古至今不知目送了多少过往旅人,它才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者。

历史在这狭窄的空间,沉淀了太多的选择和可能。此刻,站在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前,依然可以感受到处在历史节点的袁滋一行,羁旅中内心的迟疑与焦虑。这位少年时便显露出出众才华的工部员外郎,表现出了远见卓识与历史担当。大唐一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豪放自信的民族共治盛世,持书修好与大唐隔绝已久的南诏关系,无疑是涉及国家疆域稳定的重要使命。多位官员以西南遐远惮之而请辞不往,唯有袁滋不负重托欣然赴命。他不畏路途艰险,历经数月一举完成了统一西南的历史重任。漫漫古道,袁滋一行的背影渐行渐远,只留下空谷的风声、水声。

中国的历史太过漫长。雄峙如削的崖壁上,摆放着神秘的僰人悬棺。2500年前他们便繁衍生息在这片高山峡谷中,据说他们骁勇善战,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大战。他们将逝者安置在巉岩中,让其枕藉着绝壁岩石,凌空凝望着故土,日夜聆听着奔流不息的涛声。岁月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依身的岩石般凝固不变。这样的守望,不知不觉间便过去了千百年。当历史演变到了一个新的世纪,沉睡的峡谷轰然发生了变化,他们被喧嚣的车水马龙所惊醒——天堑峡谷中,呈阶梯状层次分明地分布着河道、五尺道、铁路、325省道、渝昆高速公路,两山之间一桥飞架,衔起两山隧道,那图景就像是在天地间谱写的壮丽的五线谱,各种车船如同音符穿行其间,在峡谷间奏起一曲交响乐。古老的豆沙关,千百年来始终固守于历史的咽喉,束缚着人们的往来,如今终于化险阻为通途,将郁积于心的块垒一吐为快。

登上豆沙关,走过一道“僰道春深”牌坊。市井繁华的古镇中,熙来攘往地走着天南地北的游客。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曾被一场强烈地震毁于一旦。十年春秋,古镇涅盘重生,生机勃勃地再现于峡谷之中。时间会消弭一切,灾难中重新站起来的“僰人后裔”,以先人留存在血液中的豪迈勇气,以不弃故土的家国精神,重建起了家园,使古镇重新焕发光彩。

在盐津牛寨乡桢楠保护区,生长着一片郁郁苍苍的古桢楠。桢楠自古被认为具有高雅的君子气质,是不可多得的名贵木。在一处村落旁,只见笔直高大的几株桢楠树冠如云,形成一片天地。穿行于其间,忽见一株不知何时被砍伐的桢楠,巨大的树根不离故土,深嵌在房基中,托起两间屋宇。走近房屋一看,竟然是一所小学,黑板上残留着粉笔字的痕迹。原来,那株被砍伐的桢楠残木,在以自己强大稳固的根系,托举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思绪间,十几个天真活泼的少年从教室冲出,欢笑着地跑过那株如磐石般的桢楠树墩,继而消失在桢楠树林中……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