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作者: 王海通2017年04月13日来源: 邢台日报情感散文

老屋前些日子终于拆了,在我们兄妹几个对父母的重重劝说下。其实到了真拆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种难舍的滋味,尽管当时我也特意照了几张老屋的照片。

老屋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北屋是那时农村最流行,也最普通的住房。地基用红砖砌几层,大概一尺来高,再往上就用方方厚厚的土坯向上垒,在坯的外面贴层红砖,俗称“挂斗房”。在房门的不远处装上个方格格的小木窗,上面用砖设计成椭圆形的拱。房檐用砖先横铺一层,之上用砖角一个个外露的砖铺一层,再压一层砖,错落有致的房檐就完成了。房顶用整齐的小兰瓦一行紧挨一行的铺砌,房脊上配上砖块搭建的太空楼,水泥沙子和成的鸽子、鱼儿等装饰物件,就这样在街坊邻里共同辛劳下,一座简朴又不失韵致的房子就建成了。至少在我看来要比现在千篇一律的水泥房子更有些文化、艺术上的韵味,自然这也成了我记忆里最温暖的小窝。在这所不大的宅院里,听爷爷奶奶讲很远很远的故事,趴在窗棱上窥视院中鸟儿的动向,伴着爸、妈、兄弟姐妹一起拽花生、剥玉米、烤红薯……嬉戏追闹的场景历历在目,绕膝围坐的温馨如在昨日。风雨寒暑,老屋陪伴了我们将近四十年,呵护着我走过幼年、童年、青年。一路走来,那窗棂上红彤彤的窗花、晾晒的金黄色的玉米、串串挂起的红辣椒、粗壮的枣、墙角盛开的鲜花等等,可以说老屋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留有我们的痕迹,都是我们心头的慰藉。光阴荏苒,老屋旧了,父母年岁也大了,节俭成性的父母总说:“还能住,还能住”,不愿重建,经过再三劝说,这次才算同意。

老屋用它饱经风雨的墙,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如今,老屋拆了,父母也住进了崭新的房子里,可在某个午后茶思,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老屋,想起在那里曾有过的快乐时光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