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眼睛

作者: 梁朝霞2017年04月13日来源: 邢台日报情感散文

那是五年前一个深秋,孩子刚上一年级,我当时还怀揣着一腔精心教育孩子的激情,天天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陪孩子写作业,写完作业后我们会聊聊学校里的事儿。孩子的话题永远是他的同桌,那个叫英的女孩儿。

儿子语文课的赵老师提起一个叫英的女孩儿,全班八十多个孩子都在听讲,只有英恨不得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听进眼睛里,她那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盯着老师的嘴巴一动不动,即便是老师停下来,她也不愿意移开视线。我只是记住了赵老师说英的那双眼睛,她不同于班里其他的孩子,她特别聪明也好学。我的孩子就不属于这一类,他喜欢上课走神,做各种小动作,动这动那,一节课能听十分钟就不错了。英是班主任为我的孩子精心挑选的同桌,我喜欢她这样的小孩儿,甚至期望着她的这种精神能感染到我的儿子。我从班主任那儿了解到了一点儿英的家庭背景,她来自青海,她的父母都没任何文化,一个字儿也不识,他们来邢台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维持生活,我天天能见到她父亲每天骑电动车送她上学,一个小个子男人头顶着回族人常戴的那种白帽,因为英是我儿子的同桌,所以我会不自觉地多看她父亲几眼……

但有一天,我的孩子回来哭了,原因是我昨天刚给他买的一个小日记本弄丢了,那是一个特别精致的本子,儿子特别喜欢,就因为这个,他没抄这一天老师留的作业,我训斥他、责怪他,甚至还为此招来了我的一顿打,本子丢了就丢了,作业为啥不抄,就不能抄到别的练习本上吗?我越想越气不过,只因为孩子太死心眼儿了,不会急中生智,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情况就应付不了,可等我发泄完了,坐下来竟然有点懊悔,我是用了一个成人的眼光对待了一个只有七岁的儿童,是不是要求太高太完美了,是不是有点儿“过”了?就在这时,儿子小声地说:“妈,下午英也拿来了一个本子,和我丢的一模一样,她就用那个本子抄了今天的作业,我还问她这个本子哪来的?她说是她妈从商场里给她买的……”

我的心里有点儿纠结:一个只值两块钱的日记本,一个发生在两个小孩儿之间的这么一点儿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我该不该插手?

第二天中午,我还是去了孩子的学校,儿子和英都在同一个午托班,我去时她们都刚刚吃过饭,有老师正在门口把守着,孩子们正在大声地嚷嚷着尽兴地玩耍,这个老师一定认为我是来找孩子的,所以大声叫了声我孩子的名字。当我提出连英一块儿叫出来时,老师有点儿诧异,当我说她是我孩子的同桌时,老师也没说什么,儿子竟然和英一起来到了我的面前。

“英,我想问问你,你的日记本真的是你妈给你买的吗?”我小心翼翼地说。

“是啊,我妈在商场给我买的。”她回答得爽快又坦然,同时注意到了英的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涌动着对知识的渴望

英动作飞快地跑进屋,瞬间就从自己的书包里掏出了那个本子。她把这个本子轻轻地放在了我的手里,我掀开了第一页,果然记着她昨天写的作业。我第一次看到了英的字迹,稚嫩中透着清秀,一笔一画写得既认真又工整。我很惊叹,真是佩服极了这个小女孩儿。这时我又抬起头来悄悄地注视了一下英的眼睛,它依然如一汪汩汩流动的清泉,流淌着强烈的求知欲,正在一点儿点儿地滋润着我内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不过这一次我读到了她心灵里面的委屈与心酸,我怎么会怪她呢?我怎么能忍心怪她呢?她只不过还是个几岁的孩子……

我把本子还给了英,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她跑掉了,她那双美丽的眼睛从此消失在了我的视线里,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她。

回家后儿子哭着对我说:“那分明是我的,上边还有我留的记号,你为什么还要还给她?”我无言以对,这时我轻轻地擦去了他腮边的泪花,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都需要妈妈精心地呵护,妈妈不能为了呵护你就去伤害英呀。”儿子沉默了,他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意。

后来几年,孩子一再调座位,英早已不再是我儿子的同桌了,今年孩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马上小升初,我记得这学期开学第一天孩子便回来说:“英没来,也许是转学了。”我说:“怎么可能呢,一般最后一年不会换学校的。”又有一次儿子回来说:“妈妈,英不上学了。”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他弟弟说的,他弟弟也在这个小学,他说他姐就在自己家的拉面馆打工了……”

我的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儿,毕竟这么一个勤奋好学的小女孩儿,她从遥远的青海而来,又在邢台这么一座小城有过这么短暂的几年求学时光,只可惜她在通往知识的路上走得太短了,对于我的孩子这一代人来说,她太不幸了……

我又想起了英的那双眼睛,赵老师心中的,我心中的,我儿子心中的那双不一样的眼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