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邢台的豆沫和油茶

作者: 米丽宏2017年04月28日来源: 邢台日报情感散文

豆沫和油茶,属一个谱系,都是粥;又不是单纯的粥,是花样翻新的粥。其间,众食材良辰集会,一起熬煮翻腾,共同历练。大家伙儿互相润泽,彼此成全,到末了,滋味丰美得像乡村传奇。

邢台市,在太行山东麓河北南端,市域内一半山区,一半平原。在邢台,豆沫的分布较南;油茶,分布较为靠北些。豆沫的吃法,也不尽相同,在邢台县西部山区,豆沫的做法很讲究,先将黄豆泡得虚胖,用小石磨研磨成汁儿,加小米菜蔬和各色豆在铁锅里熬煮,其色丰富,其味绵柔,丝丝凝聚植物之鲜的清甜纯净气息氤氲游离,品味一下,是那种探触清水如镜,绿柳拂月般宁静致远的境界。

豆沫还有一种做法,口味上偏于香醇些,以谷米淘洗后,在水里浸泡,加上炒熟的大小茴香、花椒等调味品,在石磨上磨成糊状,水开后加入熬制。熬粥时配有花生米、黄豆、豆腐(白豆腐、油炸豆腐)、碎粉条、海带丝、菠菜等。吃起来细腻咸香,老少皆宜。

这种豆沫,很类似油茶。

不同的是,做油茶的面粉,是小米面混杂玉米面炒熟了再熬煮。油茶,属于那种告别年节的饭。正月十六早起,它正式登临大小人家的餐桌,一直伴随着正月远去。这风俗在临城西部山区,很常见。有一个说法,据说炒面来源于战争。南宋时期,女真族南下掠夺,满洲人征战,就随身携带着炒面,可以干吃,也可以冲饮,喝起来像浓香的茶水,既解渴又解饿。战争结束,这种吃食就驻留在北方的很多地区。

对于油茶面的记忆,是母亲挥动着木制的大锅铲,俯身在锅灶上翻炒的画面,大铁锅中面粉的焦香气,冉冉升起,飘荡出来,弥漫在小巷子里。油茶面,做法很简单。将上好的小米过水(称“粉米”),闷上半天,上石碾磨碎,过粗箩,将米面晾干。然后取杏仁、芝麻、花生、黄豆、核桃仁等,在案板上碾碎,掺入晾干的米面,入锅翻炒。看看面粉,由橙黄色变成褐黄色,起锅。迅速用黍篾笤帚扫入簸箕中,背阴处晾凉,就是“茶面”。

熬煮油茶,也有很多配料,在北方,就地取材,大多是粉条头、海带丝、豆腐条、油脂屑,吃起来,很有感觉。其味道特别浓,其看相特别诱人,其香味特别持久。五花八门的食材,互相纠合渗透,使一锅粥构成了浓郁的复合香型,满足我们味觉浓烈的冲动与企盼。

对于邢台人,豆沫和油茶,简直超越了食粮,是新年的背影,是精神寄托,是味觉上的故乡。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是,丝般感受;而豆沫油茶,会让人产生遥远的追忆,关于童年的,故乡的,暖老温贫的。

一勺豆沫入口,是清风明月入怀;一匙油茶下肚,是肠胃的一场艳遇。莫道不销魂,胜却人间美味无数。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