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战时岁月

作者: 乔晓岚2017年05月02日来源: 邢台日报情感散文

上世纪三十年代某年三月的一天,古城保定,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和绿红花掩映的旖旎春光被一股弥漫在北国的战火硝烟笼罩着。近代中国军事人才摇篮——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操场上站满了整肃威武戎装列队的新兵。长官蒋百里(民国时期杰出军事理论家,最早提出抗战要持久理论,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任校长)正全神贯注地对新学期学员进行训诫。内中,一个身材伟岸、二目炯炯有神,憨厚中透露出机警与英勇之学员,年龄二十岁上下内丘籍的乔煦,正是先父。

军校尚武堂的楹联十分醒目:“尚父阴符简练揣摩成一派,武侯韬略鞠躬尽瘁法千秋。”尚父为姜子牙,武侯指诸葛亮。近代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推崇中国特色的军事指挥人才,包括父亲在内被推荐选派来的青年才俊在这里学到了丰富的军事、作战、机械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后来常听他讲到,当时即使蒙上眼睛,也能将一些枪支迅速拆开并装上。尤其各种手枪,枪法十分了得。怎奈时日久多,再加上世事纷纭,父亲在校学习时间难以考证。

七七事变后,父亲投靠高树勋将军。高树勋为河北盐山县人,多年追随冯玉祥将军,荣升师长。他曾因抗战分歧,活埋大汉奸石友三。父亲任高树勋卫队手枪连连长,后调入军需处,负责筹措军需粮饷等物资。父亲经常讲起高树勋为他改名一事。高树勋当时五十岁上下年纪,身着长衫,温文儒雅。对我父亲说:“煦,火也。遇木则旺。给你加个林字。”父亲遂余生受用此名。少年时期,我曾见过他在军需处采购物资所用文牒,上面还盖有九叠篆文刻制的民主建国军大印,附有高树勋的签名。

抗战时期,父亲转战晋冀鲁豫地区,虽历经磨难,而意志愈发坚强。由于当时时局动荡,士兵们或被俘,或逃跑,或重新归队。高树勋还风趣地说:“石司令(石友三)跑,乔(乔明礼)司令转,跟着高某人上前线。”父亲常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许多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加入到抗战队伍中,奔赴前线。有的加入到他的手枪连,战斗激烈之际,一排排战士倒在血泊中,极其悲壮。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新军第八军军长、11战区副司令长官。内战爆发,出于民族大义,高树勋不忍同室操戈,率部举行邯郸起义。高树勋深明大义,军队长官和士兵去留皆有自己决定。时年,我叔父已参加刘邓第二野战军。考虑到祖父、祖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父亲权衡再三,忠孝不能两全,身为长子,毅然决然地脱下军装,告别军旅生涯,自愿返乡,侍奉双亲。他曾写下一副对联以铭心志:“碧血青史写新篇,蓝天白云寄丹心。”

父亲去世较早,对他的军旅生涯,本人知之甚少,只能从他只言片语中推断一二。幸有本村一位长者在战乱饥荒年代,由父亲推介,在军需处谋个差事,用石磨给部队磨面粉,以解决温饱并以津贴补助家人,得以渡过难关。缘此,感恩戴德,每每相遇,总会聊起父亲相关话题,令人感慨万端:古国多难唤斯民,山河破碎岂惜身。耳畔谙闻述戎马,遥想热血洒国门。国共并肩攘倭寇,亿兆携手挽沉沦。抗日转战晋鲁豫,片语如珠觅忠魂。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