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心灵书写者的几点感悟

作者: 陈德胜2017年05月18日来源: 邢台日报原创散文

穆晓禾把诗歌作为心灵的试验场,这些年也成就了他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把自己的诗集叫做《获救之舍》,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他的诗歌我认为少了点神秘以及再生之感,而多了些对事物的心灵感应。他似乎不太注意诗歌的技巧,或者说是技术层面,而更多的是一种揭示。他的叙述风格更趋近一些南方诗人的那种语言的畅快和透明,而少了北方的块垒和坚硬。

说实话,一个诗歌写作者对另一个诗人的解读,总是有偏差的,因为我信奉诗歌总是先写给自己看的,有时候是差之千里。好在我对穆晓禾所居住的城市以及这里的人充满感激和友谊,我也就尽量完成这次历险,幸好邢台离石家庄很近。

诗歌,我想是穆晓禾生活中的一扇窗户,作为心灵的印照,他的诗歌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土地和自然事物的迷恋

穆晓禾一定是受天气、风、节令、冷暖所左右的人,这一点和古典诗人合拍。在这部诗集里,关于农事和乡村的元素,随处可见。我不太了解他的经历,但我想说,那些很容易成为诗歌的材料,他都用去了,并且非常熟练。他的心灵总会很容易地吸纳这些自然的元素,使之成为诗歌所要抵达的方向。穆晓禾接近成熟,因为他所接触的大地上的那些事物总在生长。很多东西都是已知的,而他接纳了那些成型的东西,放在自己的语言系统里。他非常迷恋它们,成了他心灵的符号。这种与其身体和心灵所对应的事物一旦成为他诗歌的素常之物,他的风格也逐渐形成了。

二是对细碎的东西进行整理。

穆晓禾可以说对诗歌的操作很熟练,把很多东西,他都能利索地重新进行梳理和整合。我认为,我们现存的东西以及手头的东西是不完备的,当一些美好的东西放在穆晓禾心灵的框架里的时候,他具备一种心理审视和抚摸的能力。他的很多诗歌作品,都能看到他心灵的轨迹。他不隐藏什么,而是见证。他的体验也是擦拭或者是放大的过程,使一些事物既遥远而又亲近。有些东西在整理过程中是带有启示性的,从而泄露了某种真实。

三是有着记事般的宽广度。

穆晓禾的诗歌处处都表达着一种愿望,这体现在他诗歌中的种种方向上。记事也好,叙事也好,他都表达和潜藏着宽广和期待。他的诗歌中的宽广是同时代人的宽广,也许是周边人的宽广。他喜欢公开自己,也同时把自己架设在别人的目光前方,他来充当望远的效果。在别人旁听过程中,发现他的心灵曲线是平行的,这样他想尽快到达目的地。

四是他诗歌中的时间之痕。

如果说非要为他的诗歌找个时间的话,他对一种事物的连续性的解读,进入了一种时间序列。他的“节令”和“十二属性”以及“兵”、“马”、“俑”。他在提醒我们,时间的顺序无法被打破,并成了他独特的表达。如果什么东西是飘忽不定的,那肯定不是时间,只有我们的方式。我总认为,诗歌是关于时间痕迹的知识,而时间,是多么难以把握呀。我想,穆晓禾还有机会

五是叙述速度的缓慢。

他的这部诗集里的作品大都很短,但在语言间,他运行得比较缓慢。这种“慢”也成就了他对语言的操作,也释缓了他的激情。当心灵紧迫和行文缓慢成了各自向外的力的时候,诗歌也具有了某种奇妙。这个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有声音的,丰繁的声音,是事物和器官的声音。诗歌也会更好地与人亲近和被人看见。

六是他窥见了某种秘密

很早的时候,我曾说,写诗是世上几种神秘的事情之一。在穆晓禾的诗歌中有那么一点是在印证着。比如他诗歌中所说的一个煤矿哥们儿“在呼吸的空间里,是离地狱近些还是离上帝近些”。虽然他的诗歌少了智性的东西,多的是感觉,但他所洞见的秘密也不算少。

而发现本身也是材料和媒质。

七是词语的柔软。

穆晓禾一定有一片心灵的田园的,读过他的诗歌的人也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他的语言已经有了自己的标牌,这是多年形成的。他的口气是柔弱和宽容的,在现实中,他一定是一个好人,一个在众人深处呼吸的人。他语言的歌性很重,语言的轻灵常常飘渺于物外。写诗久了,他也有一种限定,陈述和释义和心灵的反映一致。

当想象力在诗歌内部成为一个核心的时候,也许更多的读诗人会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也是诗人想要的结果。诗歌,是我们共同的词根,也是我们共同的信仰。

穆晓禾是靠着诗歌来支撑自己的人,这也是他人生的主题。有时候,写诗歌就是写自己,写自己的前世或今生。我认为今天诗歌的沉默未来的喊叫。穆晓禾一定还有更多的诗歌,我没看到。他和我是不是也一样认为,有那么多诗人,构成了诗歌的长队。让生活覆盖我们,就像诗歌隐藏了我们积年累月的疼痛。属于诗歌的我们拿走,太沉重的和太轻飘的事物我们不拿。

写诗歌,有时候是仰望星辰,一颗颗星辰把人们照亮。

带着线条和图案的诗歌,会成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里的生存。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