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抹黑的新郎官

作者: 董竹林2017年05月18日来源: 邢台日报原创散文

在冀南故乡,娶亲的新郎到了新娘家以后,总有新娘家的嫂子或是别的人要给新郎脸上抹上黑,再英俊的新郎也会变成大花脸。新郎被抹黑后不仅不会觉得丢脸,反而被抹得越黑越开心,媳妇娶回家了脸上光光亮亮反倒觉得没有面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几乎和所有的爱情传说一样,都有一个曲折但结局圆满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冀南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村。在很早以前,村里有个小伙子,十九岁,长相英俊,勤劳善良,只可怜孤身一人,家境贫寒。离这个小山村十里之外有个桃花镇,镇里有个姑娘,是富甲一方的员外唯一的独生女儿

巧的是,这个姑娘不但人长得如花似玉,而且知书达礼。姑娘芳龄十八,员外想给她找个富家哥,可女儿一定要高楼打彩,来个“不图庄园不图地,挑个风流好女婿”。员外只好搭起彩楼,单等八月十五让女儿打彩择婿。到了打彩的那天,楼前人山人海。这个小伙子跟人去凑热闹,本来只想开个眼界,却偏偏被绣球打中了。

小伙子又惊又喜,旁人又羡慕又嫉妒,同时也气坏了一个在场的幽怨之魂。怨魂是镇上另一个员外的千金,生前原本也想抛彩择婿,怎奈他爹硬把她许给了一个告老还乡的天为妾,不出半年就忧郁而死。死后一直阴魂不散,对那个中彩的小伙,也是一见钟情。怨魂晚上跟着小伙回到家中,现出了身形,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小伙,并提出与他成亲。小伙不肯,她便威胁说,到成亲那天,必毁你的容颜,说完就不见了。

小伙又急又怕,第二天跑到姑娘家里,把昨晚的事情说了一遍。姑娘的家人听了都傻了,只有当嫂子的有主意,她平静地劝大家不必担心,娶亲那天自有办法,并且把婚期定在了九月初一,以防夜长梦多。

不觉到了喜日,小伙骑着大马前来迎亲。在上房等待新人上轿。不一会儿,听到外面有人喊女婿上马,小伙刚要起身,嫂子突然伸出双手一抹,小伙本来白净的俏脸顿时便成了黑锅底。接着嫂子喊道:“妹夫变成丑八怪,妹子不走嫂子拽。”说罢,一把拉住小姑子塞进了花轿,迎亲的队伍便吹打着走了。这时在村外等着的那个阴魂,看到小伙竟然这样奇丑无比,心想,我没有得到的俊郎,别人也没有得到,于是便大笑着走了。

从此冀南一带就留下了给新郎脸上抹黑的风俗。

当然,给新郎脸上抹黑,也并不是冀南独有。抹黑的起源也有很多。远古时期人们对火神很崇拜,娶亲时点着火把,难免会弄到脸上黑的,更能体现人间烟火的味道。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存在着抢婚,英俊小伙怕被不中意的姑娘家人抢走,也会故意在娶亲的时候往脸上抹黑。更多的是蕴含着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的意思。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婚礼期间的抹黑脸、广西桂林龙胜侗族抹婚礼上的黑脸习俗,都认为抹黑脸是对新郎、新娘婚礼的见证,以此驱邪除秽,求日后平安无恙。

其实,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征,代表“水”,五色之一,没有贬褒的含义。远古时期,中华民族是尚黑的,这尤其在秦汉以前尤为突出,黑色是庄重、吉祥的色彩。所以在很多地区的婚俗中,以向新郎的父母以及新郎新娘脸上抹黑为祝福和尊重。新郎的父母以及新郎新娘本人被抹得越多越高兴,说明人缘好,祝福多,婚姻和家庭才会和顺美满。只是在后来的民俗、文化、色彩崇尚等方面发生变化后,“抹黑”这个词语意义才发生了转变。只是,在京剧脸谱中,黑色仍然是在体现人物富有忠贞正直的高贵品格,最着名的文人就是包拯,白脸反倒成了奸诈的特征。

故乡在抹黑上,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当多大的,家里再有钱,在外面的名声如何大,到了婚礼上,新郎和当父母的,脸上的黑可是照抹不误的。假如没有人给抹黑,反倒觉得乡亲们在给你闹败兴。懊恼之余,你便会在心里检讨自己平时的为人了。现在好了,婚礼用品店里有了现成的花脸贴,不少人买来现成的,自个先将自己贴一个大花脸,省着没人给抹或抹了黑鞋油沾到衣服上难洗。

如今,抹黑的嫂子队伍已经扩大,不仅有大嫂子,还有小嫂子,兴许是个男嫂子也会冷不防地伸出抹黑的手。还有不少男方家的小辈们也会给新郎的父母抹上黑。新媳妇回门礼上,女方家的小辈们也会给女方家的父母抹上黑。还有的族中长辈们连新郎的伯叔婶娘也要抹个花脸。这样做,图的就是一个乐子,增添的是喜气。

时光如梭,沧海桑田,世事万变。故乡婚礼中的抹黑习俗却没有变。冀南大地上,一代又一代智慧的嫂子,从来没有忘记给新郎脸上抹黑。在长河东去的浪花飞波中,她们似乎又把抹黑演化成了锦上添花般的喜气。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