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花上的怀念

作者: 王新芳2017年05月25日来源: 邢台日报情感散文

春光明媚,群山葱茏。杏花缤纷飞舞,一一树的桃花又在山间招摇。

我们默默无语,神情肃穆而庄重。沿着一条山间小路来到李保国教授的墓前。清风缓缓吹来,似乎在抚慰我们的伤感。摘一朵白里带粉的苹果花给他,寄托我们永远怀念。淡淡素素,芬芳馥郁,一朵一朵,是点亮山下村庄的眼。

一年前的四月,也是苹果花开的季节,58岁的李保国教授溘然长逝。山岭呜咽,大地同悲,一批批山区农民自发到他的家中吊唁。手机微信上,29万网友为他点亮了祈愿的烛光。还有多地农民为他设置灵堂,要求把他的骨灰洒在太行山上。

他生在平原,却对太行山满含深情;他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却甘愿扎根山区脱贫一线;他是一位象牙塔里的学者,却和农民心相印、手相牵。从邢台的前南峪、岗底、绿岭,到平山的葫芦峪,数不清的帮扶点,他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把一个个贫困的山村送上致富的道路。他是科技财神,是农民教授,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三十五年的山河岁月,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干旱而贫瘠的太行山,留下了李保国深深浅浅的足印。那足印里是信念,是执着,是热情,是汗水,是无私,是奉献!

二十年前,一个惊魂之夜,岗底村遭遇了灭顶之灾。山洪爆发,大雨倾盆,冲毁了全村200多亩保命田。正当村民们眼望长天,一筹莫展的时候,李保国随着省里科技救灾组来查看灾情。他用烟盒纸给村支书杨双牛写了一张纸条“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一句话,就是黑暗中的希望,是沙漠中的清泉。

一个电话,信守承诺的他来了,带着老婆孩子,还有简单的家当。十几年前,他也是这样,坐着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参加学校太行山产学研基地科研组。村里没有地,怎么办?他和村民一起,抡起大锤,打眼,装药,放炮,改造荒山。炸碎大石,垒成水平梯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他高卷裤腿,头上淌汗。

他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决心把农民培养成科技能手。给岗底村做出种苹果、板栗,树下兼种苜蓿,用苜蓿养羊的方略规划。还手把手地教果农套袋,转果,摘叶,疏花,铺反光膜,施肥,独创的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全部无偿传授。当果农以传统的眼光集体反对套袋技术时,他自己掏腰包买了16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还笑着说:“损失了都算我的。”

他把为农服务放在第一位,坐着汽车、高铁在学校和山区往返。超负荷的工作让身体累出了毛病,糖尿病、心脏病接踵而至。他打着胰岛素照样上山。有一次头上冒汗,脸色苍白,双手发颤,原来是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医生建议他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后需要休息,干不了事。他坚决不做,就这么一直拖着。

他把山区当成了家,一年中有200多天待在深山。三十五年,他的足印遍布太行山的山山水水。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技术。富岗的苹果红了,绿岭的核桃火了,在一个个大城市开了专卖店。村民富裕了,住上了小洋楼,买了汽车。小小的岗底村,原来人均年收入才七八十块钱,现在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有为,无私奉献。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他最骄傲的事情是,我是从农村里出来的,能为农民致富做点贡献,我很高兴。质朴的话语中,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为农户为企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既不拿工资,也不持股份,夙兴夜寐,殚精竭虑。

如今,在他倒下的地方,漫山遍野开满了苹果花。不事张扬,耐得住寂寞,抗得住风雨。那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骨气,那神情专注、满腔热诚的忠贞,一如李保国教授高洁的人品,芬芳了春天希望的田野。花期虽短,却热烈绽放。即使平静离去,不需要赞美,也不在乎欣赏。

苹果花上,是我们永远的怀念。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