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山 行走在历史的天空

作者: 陈晨2017年06月08日来源: 郴州日报原创散文

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天鹅山,有人惊叹她的美,有人艳羡她的绿,有人悉心收集漫山遍野无处不在的山珍,有人常年驻守在这里,看鸟看云看各种野生动物。而我,独独对天鹅山厚重的历史、深沉的民俗情有独钟。从这里,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共和国治山治水理念的变迁。可以感受到,山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渴求。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类文明从砍下第一棵开始,到砍下最后一棵树结束。其实,与自然的相处史,就是人类的认识史,文明的发展史。

天鹅山的得名,本身就来自人类蒙昧时期。那时,历史还行进在农耕文明时代,风调雨顺成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最大渴求。偏偏遇上天旱,偏偏遇上颗粒无收,偏偏遇上一只天鹅带来甘霖。于是,这一组蜿蜒起伏的群山,就有了名字。这是一段多么美好、多么善良的情缘啊。冥冥之中,包含着天人合一,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的初心。

时间行进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扫百年沉沦,革故鼎新意气风发,沉寂的大山也沸腾了。建林场,设工区,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贡献更多的木材,成了大山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群含苞待放的铁姑娘,也来到渺无人烟的天鹅山顶,建茶场,植佳木,开创了一个火热的时代。时隔四五十年,当年的铁姑娘已垂垂老矣。当她们相约再聚天鹅山,没有一个人为当初的选择后悔。尽管,她们在这里失去了城市生活的便捷与丰富多彩,尽管她们的青春记忆只有出工,挖地,植树,采茶。但她们认为在这里磨练了人生,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这,是天鹅山给予她们永生永世的财富。

随着东江湖蓄水成功,天鹅山成了这块大自然镜子前面的一位素装美女。为了维护这方山水,为了守住这座基因库、植物种子园,一对年轻的夫妇从新疆来到这里,扎根海拔1400多米的天鹅顶,甘心护林30多年。笔者曾跟着他们爬上高高的了望塔,方圆百里尽收眼底。笔者也曾经跟着她们徒步两个小时,到山外的圩场采购生活物资。看着小两口甜蜜的笑容、幸福的汗水,似乎一辈子生活在这里都很惬意。我不知道,是如诗如画的天鹅山留住了她们,还是平凡爱情战胜了大山的简陋与孤独

时间进入另一个轮回。2015年,天鹅山林场迎来特大喜讯——不用砍树了。不用砍树了,大家都吃“皇粮”,以后的工作以保护森林、适度发展森林旅游与林下经济为主。喜讯传来,林场那位粗线条的女汉子掌门人喜极而泣。这么多年来,为了林场的发展,为了保证两百多号人的吃喝拉撒,她操了多少心啊?看着亲手栽植的大树被一棵棵放倒,拉走,谁不心痛呢?今天,以砍树卖树为营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又怎不热泪盈眶呢?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为什么要砍树呢?一年多来,帐篷节,格桑花,山水游,不是同样创造了丰硕的经济收入吗?观念一转天地宽啊。

走出植树——砍树——卖树循环圈的天鹅山,又何尝不是全党全国人民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呢?森林的效应是多重的,除了用作木材材质,应该也还确实存在着更多的更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长期效益。浅视与短视,从来出不了政治家,哲学家,也出不了优秀的企业家。

幸甚,天鹅山!

伟哉,天鹅山!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