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桃花 不及手中有书

作者: 潘玉毅2017年06月19日来源: 郴州日报心情散文

网上流传的美到窒息的谎言里有一则是:“待我富贵荣华,许你十里桃花。”但在很多时候,十里桃花往往不及书上文字,因为书什么时候想看都可以看,而桃花只在三月才开,即使不结秋桃,也不过多开了十数天。

尽管如此,书籍与桃花仍有许多相像的地方。不管来赏花、来看书的人是亿万富豪,还是穷苦百姓,对它们来说,并无分别,没有分别心,便是桃花与书籍的相同之处。另一个相同点在于读书和看花一样,就算它们再好看,看得多了,看的人也会出现审美疲劳,除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而喜欢是一切兴趣的本源。

对于喜欢看书的人来说,读书可算作是成本最低的高品质享受,有书在手即如乾坤在握。

当然,人不同,对书的态度也有差异。有的人读书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缺不得安静、格调等元素,所以他们读书的所在大多选择在书房或者咖啡馆里,一盏幽阒的灯,一杯芳香四溢的茶,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书。而我则要简单很多,兴之所至,随时随地都能看。车上、飞机上,餐桌旁、沙发的一角;看电视看累了的时候,行走途中乏了的时候,甚至地里劳作休息的间歇,有一本书,不亚于极热的天气里捧上一杯冷饮,极寒的天气里送来一个热水袋。

细想来,这种对书的痴迷跟我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桃花自是看得多了,书却少得可怜,大多数时候看书靠借,偶尔买上一本不看够几十遍都觉得“亏了”,从繁体的《西游记》到简体的《三国演义》,三五十遍看下来,纸张摩挲得能透视人影,由此换来对书中内容的熟识。尤其是《三国演义》,熟读之下,只需别人念前一句,我能知道后一句讲的是什么,甚至能把原话背出来。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喜欢读不同的文字,我亦如此。从李杜、韩柳到后来的黄仲则,他们的诗,他们的文,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充实了我的内心,开阔了我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指点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也许这条路并不宽敞,但内心丰盈胜过一切欢喜。

当然,书籍虽好,说不想要十里桃花那是骗人的,只是两相比较,我爱书更多一点。它不需要很多的钱,甚至不需要占很多地方,我想看的时候就可以取来看。如是一本好书,百看不厌也是常有的。我时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某一刻忽然想看书了,但是发现喜欢的书没有随身携带,这种懊恼就跟中了五百万大奖到期去领奖却发现彩票没有带,买到最后一张回家的票到了火车站却发现身份证忘了拿是一样的。

如今,看花的人越来越多,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如此情形,令人嗟叹。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