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七月七

作者: 张伯舜2017年10月24日来源: 焦作日报情感散文

一年一度秋风起,又是故乡七月七。每年立秋过后,故乡场院里就已经收拾停当,夏收麦忙结束,麦秸成垛,像馒头一样搠在边上,场院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就等着秋熟的庄稼上场了。天气也眷顾辛苦的农人,尽管中午时分还是被叫作“秋老虎”的炎热,但一到夜幕降临,暑气便悄然减退,清爽的秋风徐徐吹送,于是,得以夏收秋忙之间短暂喘息的人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日——七夕

七夕被称为女性的重要节日,源自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织女是天帝最小的七女儿,貌美,心灵,手巧,天上的五彩云霞就是她亲手织成的,因此,在漫长的男耕女织社会里,织女自然而然就成了女性、特别是女孩子们最崇拜的偶像。初秋时节,天高气清,遥望夜空,星汉灿烂,一条银河横亘,右岸边,一颗明亮的星星前后各有一颗稍暗的小星,那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漫漫路途来到河边要见织女。左岸,一颗更亮一点的星是织女,她急切切地来到银河边,却无法越过天河与心爱的人儿相见,只好将一只金梭隔河抛向牛郎,果然,有五颗小星组成织布梭的样子高高悬在银河之上。大概正是一年当中最先看到星空朗朗的日子,人们便将农历七月七日立为女性的专属日子。在我们故乡豫东北一带,那里的女孩子们至今还保留着七夕拜月、乞巧的活动,到了这天,凑够七个女孩子,围着一张小桌子,上面简单摆放些点心、水果和针线,然后绕着桌子边跳边唱:七仙女,嫁牛郎,结成一对好姻缘;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只求你教俺好手段。吃晚饭时,几个女孩子还要准备面和菜包饺子,分别将一个顶针、一枚铜钱和一个红枣包进去;吃到顶针的将来心灵手巧,吃到铜钱的大富大贵,吃到红枣的早生早育。

其实,在农村,七夕并不单是女孩子们的节日,吃了晚饭后,繁星满天,小孩子便纷纷来到场院上,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们讲七仙女下凡,牛郎偷人家衣裳,会说话的老牛,会搭桥的喜鹊……现在很难见到的一种自然景观了:上世纪60年代以前,农历七月初七之前的几天里,每到黄昏时分,总要有上百上千只喜鹊,从山里或从原野相约似的,欢叫着密集成团,在天空上飞,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遮天蔽日,一会儿汇成圆滚动着向上飞翔,一会儿又慢慢扯成带状消失在远方。年幼的我常常痴痴地望着远去的鸟群想着这些鸟儿是干什么去呀?大人们告诉我,说鸟儿这是要在七月七晚上赶到天河给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一年一度相会呢!

夜深人静时,场院上的人渐渐离散。总到这时,大人才会说:在葡萄架下面,你还可以听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说的悄悄话呢!可胆小的孩子谁还敢到黑影婆娑的葡萄架下面去呀。而懵懂的我还真跑到葡萄架下去过,用劲儿听呀听呀,耳边真的有声音,听得清的是蛐蛐儿“忒儿忒儿……”的欢叫声,听不清的是远远秋野轻轻的“哇—砉—”的天籁之声。

七夕之夜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神话,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了,“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大防也”的封建礼教,却没有禁锢了男女之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天性如何能被压抑窒息。生生不息的子民,总是要编造一些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美丽故事,来表达内心美好意愿。

多少岁月过去了,如今,一到立秋过后,最先想起的,还是故乡的七月七。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