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豆腐有真味

作者: 菜丛2017年11月18日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生活散文

记得小时候,晚餐必有一大盘煎豆腐。这些菜纯用板豆腐,切成长方块,约二寸许长,有两公分厚,用猪油、酱油、糖煎之,添水再滚,加些葱段,淋点麻油,盛盘之时,累累叠高,层次分明,馨香袭人,既中看又中吃。虽是简单的家常菜,但其腴嫩甘鲜,带着几许焦香的滋味,真个是佐饭隽品。是以每回一端上桌,马上一扫而空,食罢其味津津。即使事隔几十余年,迄今仍念念不忘。

煎豆腐看似平常,它在历史上,则是赫赫有名的“东坡豆腐”,其烧法载之于宋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书中写道:“豆腐、葱、油煎,用研榧子一、二十枚和酱料同煮。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简简单单几句,却有两种煮法。前一法中的葱,大、小葱皆可用,滋味硬是不同。如果是用大葱,味平甘而性温,气香浓郁醇厚,有解腥及杀菌的作用,要是改用小葱,宜取葱白部分,味脆且有润感,能收和事(注:葱一名和事草)之功,具袪风发汗,解毒消肿之效。又,所谓的榧子,即纹木的果实,又称赤果,以宋代信州玉山县(今属江西省)所产最佳,故名玉山果。苏东坡甚喜食,曾在《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一诗中云:“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宋人罗愿更指出:“其仁可生啖,亦可焙收。以小而心实者佳,一不下数十斛。”将榧子一、二十枚研细成粉,鲜甜益着,确实好味。

此外,第二法于煎毕时,改用酒煮,不光营养丰富,而且别有滋味,难怪“有益”。

事实上,东坡豆腐是否为苏东坡所创,有待查证。不过苏东坡与豆腐倒是挺有渊源的,曾撰诗云:“煮豆为乳脂为酥。”还喜欢吃蜜渍豆腐。而用榧子同煎滚的豆腐偏甜,至少应是合其脾胃的。

常州的豆腐甚佳,皮蛋拌豆腐尤有名。近人伍稼青的《武进食单》收有“葱煎豆腐”一味,其做法为:“将多量胡葱切断,在沸水中炒半熟,用铲拨置一边,再将豆腐下锅煎至微黄与葱相混合,加盐及酱油、糖,数沸起锅。”而在冬至前夕,人家准备肴、酒过节,必备有这道菜。乡谚云:“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块胡葱烧豆腐。”

讲句实在话,当下对于富贵的定义,已与古人有别,不再强调地位高与多金,而是不求人乃是贵,不缺钱用即为富。还是江苏的另两则民谚说得好,“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来又滋补”;“天天吃豆腐,病从哪里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