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茶

作者: 鲁珉2017年12月08日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亲情散文

母亲请县际班车给我捎来一大包茶叶,足足有五斤多。电话 中母亲说,今年茶好,就给你多带了点。

尽管喝过龙井,喝过碧螺春,喝过很多名气或大或小的茶,可味蕾里总也抹不去母亲的粗茶清香。

每每回想起和母亲一起采茶、炒茶的那些岁月,我的指尖似乎就飘散出浓浓的茶香。此时才发现,自己离开故乡越远,走的时间越长,越走不出母亲的那片茶园。

记忆中最早摘茶还是在生产队大集体的时候。清明后,好长时间生产队妇女的活儿就是摘茶、炒茶。摘茶叶是按斤数记工分的,村里的摘茶能手一天能摘上百斤,我的记录最多是三十多斤。

后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那大大小小的茶园也按家庭人口分到各家各户了。我家分得的茶园就在老屋的后面,有一百多棵茶,差不多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茶树便一天冒出一截嫩嫩的新芽来。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做茶,要一叶一心、两叶一心。要等到三四叶后才开始采摘,那样茶叶的产量才高。

小山村的春天是翠绿的。特别是依山的片片花园,一个个嫩嫩的茶芽儿好奇地探出头来,极力地伸向天空。有几枚新叶好像有些害羞,悄悄地躲在墨绿的茶杆后,上面还挂着晶莹的露珠。间或也有几只蝴蝶几只蜜蜂飞来飞去,顿时将茶园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

那个时候学校在农忙时都要放农忙假,上高中前的每年春天,我都跟在母亲后面,采一篮新茶,就邀功似的递给母亲。母亲也总是说,你摘得真快,才一会儿功夫就摘满了啊。我听后心里总是喜滋滋的。

白天摘茶,晚上就炒茶。因为新鲜的茶叶不及时炒出来,就不鲜了。茶的质量主要在炒的功夫,村里有很多炒茶高手,一些不会炒茶的农户便会请他们去炒茶叶。

母亲虽然不是炒茶高手,但水准也不差。炒茶的火候很关键,火大火小影响着茶的口感。那时,我在母亲的指令下,负责往灶膛里添减柴禾,母亲则用双手在滚烫的锅里翻炒茶叶,然后在簸箕里使劲揉搓,直到茶叶成型。

等到一天采摘的茶叶炒完,一般都是深夜了。我有时连洗脸的力气都没有了,倒头便睡。母亲却还要为第二天的农活准备物什,是什么时候睡的我都不知道。

多年后,虽然再不能回家和母亲一起摘茶炒茶,但母亲炒的茶叶却是我最喜欢喝的。虽然母亲的茶与现在精致的商品茶相比,显得粗糙,但那种甘甜和清香,却永远是我无法割舍的。

每每想起这些,那时和母亲一起摘茶,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炒茶的情形,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每一个熬更守夜的日子,都成了今天宝贵的回忆。伸开双手,似乎双手还沾满了故乡茶叶的味道,指尖上依然残留着茶叶浸染的青绿。

手捧一杯母亲的粗茶,恰似一杯难舍的母爱。或许,这辈子永远都无法走出母亲的茶园世界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