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尤可贵

作者: 陈亮2018年01月12日来源: 潮州日报心情散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是活在劳动中才实现了自身价值。且动静相得益彰,静,可以逸待劳,可事半功倍,可忙里偷闲。要说在众多动静物中,我比较喜欢静物,或者说喜欢得更多些。

静物,在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里,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在诗意和远方的山脉和河流,也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静得酷毙的前奏中,还在丰子恺先生无为而治的老人、小孩以及各种艺术化的道具中。

人生是不断的跋涉和奔波中度过的,“动”物自然“昭然若揭”。人,其实也是一种“动”物,时而动若脱兔,时而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时候,自身难以感觉外界的存在,静如处子的时候,方能察言观色,洞察秋毫,抑或脑洞大开,灵感突袭。人世间的“动”,主体能产生价值,需要人类无私参与。退一步说,人生一世,除了天时地利毕竟还有“人为”!老子又曰“无为而治”,所谓存在即合理,没有了静物,便失去了思考的时机和动力,空间和想像力。有人满腹经纶,有人脑满肠肥,就是最好的证明。天宫九号、神舟二号,便是一动一静,动静皆宜。发射前是静止的,发射中是动的,然后成功对接后才稳固、坚若磐石。人在太空中失去了重力,漂浮了起来,此时动非动、静非静;而发射时的那一刹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足以四两拨千斤,震撼自然和天地。

我喜欢静物,因为静物经常给我带来灵感和思索。睡眠是最奢侈的一种静物——在睡眠中,沉浸于梦乡,任何不可能的事都能在瞬间实现。读书也属于静物,是人和书籍相依为伴、惺惺相惜的不二选择。风声雨声读书声,属于“动”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属于“静”事。前者是形象化的,后者是辨证的,合二为一才能为我所用。好比听着雨声外搭一本书籍、一根香烟、一杯绿茶,那格调那文艺范儿,那浪漫那诗意化,简直就是动静之间的切磋和磨合乃至交融。

母亲尤其喜欢静,她弯腰折柳或拾掇家什、抚弄蔬菜的时候,她是静止的,至少她的那颗素心是静的。所以仿佛可以用“兰心蕙质”“一切景语皆情语”形容。

朋友有一副扇面:上书“心静、行竞、物尽”,意思很简单:心要保持平和宁静,行为要雷厉风行像竞赛一般,物要物尽其用。显然,我最喜欢“心静”二字,人生,就应该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