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 风筝

作者: 胡忠伟2018年02月02日来源: 潮州日报原创散文

春风起,多彩风筝飞满天。清朝诗人高鼎的这首《村居》诗,妇孺皆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记得孩提时,每至春月,小伙伴们就比赛放风筝。我现在还记得放风筝的歌谣:“风筝不飞,跑死乌龟;风筝不起,跑烂鞋底”。故乡里风小,放风筝时须借助风力,一边猛跑,一边放线,待风筝飞到一定高度,方可停下自我欣赏那自由自在的风筝。

不仅如此,还自己动手做风筝,想像着自己的“杰作”扶摇直上,力战群筝,那藏在心底的小小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起。

春天的天空,蔚蓝而高远,飞满了风筝,也飞满了希望和梦想。但这个春天,带给我的不是回忆儿童时代的快乐,不是关于春天的天空和有关风筝的美丽文字的重温和体验,而是惩罚,心灵的惩罚!

有20多年了吧,我再也没放过风筝,更没有做过风筝。那天干完公事回家,路边一个老人摆摊卖风筝,就不自觉地凑过去。老人的风筝扎得很结实,只是画得不好,太艳太俗了,简直是色彩的抹布,要价却高。我翻来拣去总没如意的,便想,倒不如自己编扎一只风筝,还可以重温童年的旧梦呢。

晚上六点多钟做完了风筝,我便按捺不住心中那份冲动与喜悦,独自一人到新村的空地处去放。然而令人失望,风筝屡放屡栽,像醉汉一般不听使唤。我想,一定是夜里风小,还不如等明天再放吧。

次日下午,我赶到郊外,想起自己儿时放风筝技压群筝,便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结果呢,风筝还是一次次地栽下来,栽到麦地上,被风和麦苗撕裂了翅膀。面对这只怎么也飞不起的纸风筝,我已想不起该做怎样的技术处理,使它重上云天。本想扔掉,但转念一想,可万一有人指点,重新糊纸,兴许它还能飞呢。于是,我沮丧地回到家,顺手将风筝挂在窗外。从此之后,每夜我都听见破碎的风筝在门口飘摇,在风中回旋低鸣,如同一个伤痕累累的失败者在夜晚做着最后的努力和挣扎。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地失败,然后是一声声呻吟和叹息。

月光斜照之中,两只破碎的翅膀和身体仍然像刚糊上竹骨时那样白净,风筝苍白的面孔越发令人心怜。它使我想起童年时捕捉的蝴蝶标本,在一本本书中被折叠起翅膀;也使我想起一枚秋天的枫叶,在一册因爱而馈赠的笔记本中,多年之后只剩下丝线般的筋络;更使我想起一只穿过漫长风雨的鸟儿,在栖身的屋檐下梳理湿漉漉的羽毛时,又惶恐不安地四处顾盼,怕那突袭的石头再次击伤自己疲惫的翅膀。

我打开门,风筝在墙上再一次用劲飘起来,我打了一个寒噤。在这只破碎的风筝面前,我不仅沮丧、无奈,充满失败感,而且还被那冥冥中的谴责刺痛。人的灵魂是不是也会在这样的心境中慢慢老去,只剩下躯壳,像一只破碎了的纸风筝?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