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谎言

作者: 李萍2018年02月27日来源: 商洛日报亲情散文

父亲是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这代人也许是当代中国内心简单,也是最随遇而安,最吃苦耐劳的一代人。父亲经常对我们说起他年轻时的艰苦生活。说他退伍回乡后,为了生计不得不跟着同村人去外地卖颜料,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者一两个月的山路。有时候前不挨村后不挨店,一饿就是一整天,风餐露宿。小时候,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父亲在采石场艰难的搬运石头;在建筑工地上吃力地挥舞着铁锤;在修建南秦岭路时,忍饥挨饿,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天;以及他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在地里劳作的情景……这些情景,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不要让父亲那么辛苦!

因为父亲当了六年兵,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也因为饱受生活的艰难困苦,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他特别节俭。从来不讲究吃穿,不喜欢我们给他买东西,他总是喜欢把自己的衣服缝缝补补继续穿,喜欢把家里坏了的家具修理一下继续用。从小,他就教育我们要节俭,不要乱花钱。因为给他买衣服,姐姐没少挨他的骂,后来吓得都不敢给他买了。姐姐经常生气地说,父亲一天这不让买,那不让买,用心用意给他买个东西,还挨一顿臭骂。为啥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孩子们给买件衣服就高兴的穿,买啥好吃的就吃,买啥好东西就用,那样多好!我和弟弟何尝不希望如此呢?但是,父亲偏偏就是那样节俭、固执,不在乎我们的感受,不明白我们的心意!

那还是两三年前开店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他刚才在外面鞋摊看见一双布鞋,样子很好,就是太贵了,要二十八块钱哩。我说不贵,你喜欢的话,咱现在出去买。他赶紧说,不要、不要,村里谁在集上买的才二十五块钱,回去让你在集上给我买。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见父亲说他有喜欢的东西,我很想给他买了,但是他却嫌多了三块钱,要在集上买,不给我这个机会。他不去试穿,我不知道样式,又不敢买。我灵机一动,告诉父亲:搬运站里专门批发各种布鞋,比集上还便宜,中午天热店里没人,我们去搬运站看看,正好给店里买一些需要的东西。他终于答应了,和我一起去搬运站。

一进鞋店,父亲就问:这鞋多少钱?老板是外地人,说话很快,父亲耳朵沉,根本没听清楚。我让他先试,合适了再说。就在父亲坐下试穿的时候,我冲老板挤了一下眼睛,故意大声问:你这鞋十八块钱哦?还能少不?老板很快就领会了我的意思,附和着说:哦,十八块钱,不能少了,这是批发价。我问父亲行不?父亲说:行,十八块钱了就拿上。我转过身,给了老板二十八块钱。走的时候,父亲还一直给老板说:谢谢你哦!你这里就是卖得便宜。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回去后见熟人就高兴地说搬运站里的东西便宜,说他脚上的鞋才十八块钱。我听了,高兴地笑了!虽然没有给父亲买多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只要他高兴就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说谎的,但是遇到这样节俭、固执的父亲,我们只能选择说谎。弟弟给家里买了新电视,电暖器等东西,骗他说是朋友不喜欢,不要的。给他买了衣服、鞋,骗他说是单位发的,他穿着不合适,才拿回去的。姐姐和我给他买了衣服,骗他说是老公买的不合适,不爱穿,才给他拿回去的,或者说是商家搞活动送的。虽然我们经常对父亲说谎,但是善意的谎言多说几次又何妨呢?只要他容易接受,只要他高兴,我愿意一直对他说谎。

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包容父母的缺点和不完美,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赖;长大后,我们是父母的依靠。当父母唠叨的时候,请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当父母需要的时候,请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当父母的脚步不够利索的时候,请给他们足够的爱心。我们对父母的爱,不是施舍,而是对他们曾经付出,最微不足道的回报。赡养父母,不是把钱给他们,让他们独自面对生活,而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享受生活。至亲之情,不是看着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