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庾岭

作者: 周亚娟2018年03月21日来源: 商洛日报情感散文

阳历四月下旬,行走在丹凤县最北部庾岭镇龙骨岩村的沟沟垴垴,迎面而来的除了那迟到的、勃发的春意,还有那挡不住的寒意。小路旁,山坡上,渠沟边,农舍前,野桃花、仙桃花东几浅粉,西几株深红。此番情景,颇有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感觉。放眼群山,那毛茸茸、软绵绵的绿,荡漾着氤氲着,仿佛一个个刚刚睡醒的巨人,吞吐着云雾的气息。城里此时已是落英缤纷,槐花盛开的暮春,而在年平均气温全县最低的蟒岭深处,却好似杨柳吐絮,槐树发芽的仲春时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燕的喧闹打破了山里的宁静,也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按照工作安排,我们工作队一行五人,与村委会成员四人,分成三个小组,对我单位包扶的庾岭镇龙骨岩村350多家农户进行贫困户精准识别清洗调查。

山大沟深,气候多变,下午四点多,太阳的笑脸从蛮子沟消失了。阵阵阴风掀起我们的裤管和衣角,脊背好似浇凉水一样渗冷。但是只要走进群众家里,就走进了避风的港湾。一杯热水,几句问候,温暖着我们的身心,每个工作人员都是那样认真负责,热情耐心,一边与村民拉着家常宣传党的政策,一边询问村民家里基本情况,填写信息资料。大多数群众都是积极配合,实实在在叙说自家的实际情况。有的村民见到驻村第一书记鲍家荣,就像见到了亲人,说笑打趣间掏开心窝子,家长里短,喜乐忧愁一古脑地倒了出来。鲍书记也不拿自己当外人,一会掏出手机联系张家远在深圳打工的儿子,询问他的工资收入情况,交代他要孝敬留守老家的父母,一会又来到李家的猪圈鸡舍旁,了解去冬买的猪仔鸡娃长势如何。真没想到驻村一年多的鲍书记,对村上家家户户的情况了解的那么多,那么全面。

风顺沟走,越走越冷。天渐渐黑了,感冒多日的鲍书记顾不得头昏脑胀,根本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村上监委会周主任也是全力支持,我知道他们是想趁傍晚村民们从地里回来,多走访几家。有的婶子、大叔见我和小彭穿着单薄,就拿出自家衣服追出来,喊着劝着让我们穿。有的村民见我们到来,急忙拿出家里珍藏的花生、瓜籽,也有群众不容分说,打开盒里的酸奶,端上热气腾腾的荷包蛋,我们不吃,群众就开玩笑:“怕啥嘛,吃点喝点身子暖和,又不是行贿受贿。再说了,咱日子过得去,也不给政府和你们添麻烦。”

晚上八点多,我们回到村委会驻地,匆匆吃过晚饭,来到距村委会七八公里远的镇街时已经十点钟。我想买一身内衣,应付夜晚和明晨的寒冷,可很多店铺都关了门。好不容易看到有一家店面木板门里透着灯光,就上前叫开了门。店主听说我想买内衣,就从货架最高处取下几个落满灰尘的盒子,我打开一看,只有粉红颜色,没有码号,薄得用手一捅都能捅出个洞来。店主说这内衣不知是啥猴年马月进的货了。我嫌内衣质量太差,就对店家说再走走看看。

镇街上黑灯瞎火,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卖内衣的。瑟瑟发抖的我又一次来到那家店前,面对紧闭但仍有灯光透出来的木门,犹豫再三,我最终缩回了要敲门的手,这么晚了,怎好意思打扰人家。可是当我走进旅馆,看到空荡、冷清的房间里薄薄的的两张床和铺盖,怕冷的我还是决定去买那套内衣。于是我第三次来到那家店前,硬着头皮敲响了店门。店主一声“来了”迅速打开店门,擦去内衣盒上的灰尘递给我说:“山里早晚冷,我知道你还会来的,所以一直等你呢。”回到旅馆,简单洗漱之后,我从塑料袋里取出那套内衣,穿在身上才发现又窄又短。下乡走时匆忙,只带了身薄睡衣,我把睡衣套在内衣上,总算可以溜进被窝了。

夜晚的山区小镇已进入梦乡,隔壁的几位男同事呼呼噜噜打起了响鼾,想必他们太疲惫了。我没有一丝睡意,白天走村入户遇到的人和事,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公路沿线的人家,条件比较好,有几户人家或发展种植、养殖,或凭着手中技艺在县城务工,收入可观家庭合谐稳定。但是沟沟岔岔里绝大多数的村民,都还住着陈旧的土木结构的房子。那几家贫困户,几间土房里看不到什么像样的家俱、生活用品,灶房的锅台、案板上除了基本的油盐酱醋外,看不到其他的调料。有的家庭妻子外出打工跟人跑了再没回来,有的家庭主妇患精神病离家多年杳无音信……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穷”字呀。精准扶贫,就是要扶真贫,真扶贫,这次清洗调查就是为了精准识别,把真正的贫困户容纳进来,把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剔除出去。作为包村工作人员,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

新的一天到来了,啁啾的鸟鸣叫醒了工作队的成员,我们又要开始入户调查。老鲍和小高给我送来了他们的外套和毛衣,我没有接受,我知道他们穿的也不厚。望着山巅露出的晨曦,大伙相视一笑,心头装着工作任务,装着来自这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的关爱,谁还能顾得上冷呢!再说,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