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

作者: 王卫民2018年03月27日来源: 商洛日报原创散文

正月十一这天,因前一夜那个冬天的最后一场寒风带来点点碎花,悠然而急促的赶来,秧歌队、狮子队、旱船女,红红绿绿,鲜艳华丽的演出服装就显得单薄。巨大的舞台喷绘被风抚摸的重了,成为几缕,但仍能看出,上面喷着“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醒目鲜艳的大字。

商州文化馆,还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就作了精心安排布署,这是职责性的惯常工作,却注入了政治与时尚元素。在州城西街连续的演出之外,乡镇、社区,在那些日子把“2017金鸡歌盛世,文化闹商州”活动推向高潮。把百姓传统年节里的快乐,欢喜,用健康向上的民间风俗,艺术、展示和展现。默默于一个冬天的女贞,在风中摇曳,微微摆动,紫玛瑙般的女贞果点着头,跳下来挤着热闹。浮着片片残荷明亮的莲湖,粼粼碧波在锣鼓、歌声里回荡,水光潋滟,岸边细柳柔枝,也随锣鼓歌声起舞。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我还在人堆儿里不时踮着脚,尽量把脖子往高伸,寻找着儿时在家乡赶几里路看社火的那份儿乐趣。

吆狮子的美女,穿着杏黄色的服装,更加显得几分英姿勃发,一招一式,都用功而卖力,观众掌声四起,夸她把狮子耍活了。而老年艺术团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全部演出一直是单衣或赤膊,艺术之外的精神令人倍加感动。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耍花灯……”荆河岸边。大荆镇新街社区,从初一到初五如火如荼的“农民艺术节”,把传统风俗重组,分版块表演。有民间灯艺、剪纸,秧歌、社火。从每日里的晨曦初露,到华灯初上,不断的锣鼓和歌声,营造着荆河工业园区的节日氛围。巍巍清明山,苍松翠柏与荆河潺潺清流相映,袅袅炊烟依依缭绕、砚川河岸的白鹭灰雁,逐火车的汽笛,用力拍打着翅膀,却被这里的秧歌、社火吸引,再回头,火车已经远去。便成群结队落在荆河畔,把记忆中的田园牧歌演绎成更加绚烂的画卷。

也就是在西街锣鼓响起的同一天,商州西大门雄伟的鸡冠岭下,杨斜林桦村的秧歌社火,把寂静的小山村唤醒,久违了的人群聚在村头那棵老核桃树下,看秧歌、社火、大头娃。自幼在一个树上掏鸟儿,一个坡场打猪草,一片林子打柴禾,日子好过了,见一面咋就这么难。彼此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女人们则是彼此欣赏着长衣短衫,回忆着光脚片在汝河浣纱时的嬉闹、撩水的幸福时刻。多年不曾回到枕河而居的故乡了。老宅旧巷长满了蒿草,瓦松长成了“小雁塔”。去父母坟茔的小路没有了,想给他们烧纸还得拿锄头把路刨出。秧歌队啊,你别走,老姐妹的话儿没说够,生存了多少代的小山村永远是乡邻们的家园,林中那一棵树上结核桃绵,那一棵树上结栗子圆,都是忘不了的乡愁……

锣鼓声又把山村还给了潺潺涓涓的汝河。要不了多日,这里将又回到清冷,空旷少炊烟的寂寞中。布谷鸟儿没黑没明的叫,啼出血,而祖辈耕种的地垅上,还有几个人会耕田。随着锣鼓声远去,看热闹的乡邻依依昔别,互相道珍重,明年的这个时候,还赶到这里看秧歌、社火、大头娃,谁也不能少。“金鸡歌盛世,文化闹商州”州城的春节、元宵节在欢乐幸福的锣鼓声中,把万家灯火点亮,把祖孙堂前祭祀的蜡烛点燃,把奔日月的苦愁喜乐揉碎,在秧歌中搅匀,打成泥,重塑一个信心,再雕一个希望,朝前走的路上就多了一份精神力量。

元宵灯节,州城五光十色,从州河边上的望江楼遥望双乳山,回望金凤山,移动着的彩虹射灯与高车岭金碧辉煌的城楼相呼应。北环路似天街之灯和城州万间广厦浑然一体。跨州河的几座彩虹桥连着的河堤串珠五彩灯,把水天连接,缤纷的州城一派祥和。曾照过故人的那轮明月,从龙山塔尖儿升起,那片青辉洒下来,却不为人们惊喜和感叹,因为这个时代太多元化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年代早已过去,又太遥远。传统的龙灯已好多年没有了,今天也没有。红彤彤的灯笼把街上挂满,商家霓虹灯绚丽斑斓,弥补不了丢失了传统的那份缺憾。

节日过去了,街头巷尾锣鼓的余音似乎还在萦绕,州城人又行色匆匆干着各自的事情,心中却期待着再一个春节的秧歌、锣鼓声、社火。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