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阳台

作者: 秦杨2018年03月30日来源: 商洛日报亲情散文

母亲有两个阳台,一南一北。北边的做灶房用,很少见到太阳。南边的了无遮挡,光线充足。

北阳台在做了灶房后就有了特定的名字,就像一个人当了领导、做了老板和教授,人们便不再直呼其名。灶房是母亲的天下,锅碗瓢盆都习惯于听她指挥。不到6平米的空间,除了电磁炉、煤气灶、蜂窝煤炉子,还有个烧柴火的吸风灶。一种灶代表着一段经历,记录着她和父亲生活观念的变化。人都说自己母亲做的饭好吃,这种感觉在我结婚二十年后,依然体会深刻。母亲能做的都是家常饭,我眼看着母亲的双手由敏捷变得颤抖,时常想象她每次做饭的艰难,想起她一生的辛苦,感叹她的坚强与不易。

母亲没想到自己会住上城里的楼房,虽说只有60多平米,但她和父亲都说不小。南阳台同灶房一样大,在没封之前,母亲喜欢用盆子种些蒜苗。她也养花,但只养绣球,绣球花不娇惯,简单好活,不长时间就从一盆分成了三四盆。这些花和蒜苗在阳台一字排开,每天接受母亲的检阅。就着充裕的阳光,母亲把从老家带来的苞谷、豆角、辣椒像展览似的依次在阳台亮相。冬季的时候,红彤彤的柿子挂在半空惹人口馋,更不用说那甜腻的红薯棒儿,在阳台晒上几天之后,吃起来很劲道。

母亲喜欢种地,喜欢乡下忙忙碌碌的生活,进城后不习惯关着门过日子。阳台用玻璃封了之后,绣球花少了蒜苗的陪伴,被母亲放在墙角。管孙子是她进城的初衷,把大的管得上了小学,又负责带小的。因为要照看孙子,母亲大多待在家里,她不像父亲那样爱看电视,没事的时候,就坐在阳台上纳鞋垫、织袜子。妹夫抱来一只小白兔,起初很是讨人喜欢,但兔子吃喝拉撒的事全需母亲操心。母亲养兔从不用绳子去绑,兔子在阳台上过着不愁吃喝、筋骨自由的日子,一年后就长得像只小狗一样,腰圆体壮,足有20多斤。

兔子不讲卫生,常在阳台上随地大小便,让人很是反感。一天,母亲在打扫了四五次后,终于忍无可忍,生气地提起兔子将它从三楼扔到了学校的操场上。但母亲很快就后悔了,当她看到被摔伤的兔子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她的心也像被刀子扎了一样。她急忙从楼上跑到操场,将奄奄一息的兔子抱回家眼泪淌满了她的脸颊,兔子身上的血染红了她的衣襟和袖口。我第二天见到母亲,发现她还在伤心自责,好在兔子已脱离了危险,让母亲稍感安慰。

精心饲养的兔子长大后不再像小时候那般活泼可爱,但母亲不忍心杀。十多天后,母亲将它送给了学校的王老师。王老师家的大花猫才生了小猫,他让母亲挑一只带回家,我们见了这只小花猫都格外喜爱。和兔子不同的是,小猫可以在家里随意活动,阳台不再是它固定的场所。猫的智商到底要比兔高出许多,在母亲的训练下,它竟然学会了上厕所,这就省去了不少麻烦,大家都夸它聪明。母亲每隔三四天给猫洗一次澡,多数选在正午,洗过之后就将它抱到阳台晒太阳。猫咪很听话,乖乖地爬在窗台上享受太阳的温暖

母亲喜欢这只花猫,回乡下的时候,就将它装在蛇皮袋子中一同坐公交车。长大的猫咪常晚上出去找对象,母亲就将阳台窗户留了缝隙,让它来去方便。花猫生了小猫后,母亲找了个大纸箱在阳台上给它们做了个舒适的窝,等猫出月后,高兴地将小猫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这只花猫陪母亲度过三年半时光,在它突然失踪之后,着实让母亲难过了许久。

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之后,阳台就成了她寄托乡愁、排遣思绪的最佳去处。在母亲眼里,阳台就像是乡下的院落,虽然狭小,却能招来燕子、麻雀,能经常看到校园里那些活泼可爱的身影。她在阳台种菜养花,养兔养猫,晾晒衣物和五谷杂粮,也曾不顾我的反对,将捡来的小塑料瓶攒满袋子,然后交给废品收购站。多少次,母亲站在阳台上焦急地等待儿孙;多少次,她和父亲一起站在阳台上,将两扇窗户同时打开,目送我和孩子离开的身影,大老远了仍在叮咛:开车走路慢一点,天冷了穿暖和些……

如今,眼前熟悉的阳台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整洁、宽敞,前后左右堆满了破木板,那是学校更换桌凳的时候,她特意捡来当柴烧的。可年过古稀的父母早已没有了先前劈柴的劲头,灶房的吸风灶也很少用。我多么希望母亲还能像二十年前那样腿脚麻利,可眼前这杂乱拥挤的阳台告诉我,母亲已不再年轻。当住院和吃药成为母亲日常的必修课,我知道母亲已化作夕阳。我不再抱怨她的固执和健忘,不再幻想和奢望,只希望每天清晨,当响亮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再次响起的时候,她和父亲还能清楚地看到投向阳台的阳光,度过又一个平安的日子。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