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乡愁

作者: 止若2018年04月25日来源: 商洛日报情感散文

闲来无事,整理旧作,一首打油词《忆江南·春冬骑牯牛》再次映入眼帘:“红白牯,可爱好骑么?得意梦中横短笛,临风田里踏嘉禾。忘饭乐呵呵。”词虽稚嫩蹩足,其背后却大有诗意。

牛在乡亲们的眼里,那时简直要比自己儿女还金贵。自打记事起,我没有放过一天牛,所以村里没有人说我是“放牛娃子”出身,这让我很是得意。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却一直喜欢与牛为伍。那时好长一段时间里,如果一连几天没有见到牛了,我便觉得非常空虚,有时甚至闷得慌。

未破蒙前,我老想骑回牛。长辈们不许,自己也有些胆怯。破蒙上了一年级,曹老师见我调皮难管,手书南宋雷震《村晚》一诗,要我两天把它背会,不然他就要用教鞭打我的屁股。别说背诵,诗里多数字我根本不认识。好在四叔识文断字,诗倒是背会了,却从未见过诗里“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可人景象。

到了小学二年级,我就不信蛇是冷的了。当时生产队养了好多牛。其中一头粉白色和一头枣红色的牯牛,格外健壮可爱。犁起地来土浪翻滚,打起架来无牛可敌,就连获得繁衍权也都总能占上风。一天,我对祖母说:“诗里说小娃子都会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我也想骑一回那头枣红牛。”祖母笑道:“没事干了。”此后一有机会,我便偷偷跑去找那枣红牯牛套近乎。摸红毛,拍苍蝇,喂嫩草,千方百计,让它感动。然而翌年开春第一次试骑,还没等我爬上脊背,枣红牯牛低头一纵,便把我甩了个倒栽葱。鼻血长流地跑到祖母身边,祖母边给我止血边说:

“你看那书上的小娃子迟早骑在牛背上,你也骑?人家骑的是水牛,不是你骑的这种旱牛。要是一只老虎,你也敢去骑?!”

“敢!”见祖母很是担心我摔坏,却并不否认我的大胆尝试,我便笑道。祖母听了也不真生气,只是用食指点了一下我的额头,仿佛嗔道:

“鼻子都摔破了,还骑?脸厚。”

如此一来,我在枣红牯牛背上“横”的信心反而更足了。没过几天,我便约来几个小伙伴,和我一起驯牯牛。一个牵住牛鼻子,一个拿着嫩草朝前哄,一个旁边做照应,我则观察牯牛眼睛的反应,瞅准机会,便小心翼翼地往那牯牛背上爬。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天不到,我和同伴便可轮流骑着枣红牯牛到处转了。考虑到一头牛骑不过来,我便命令同伴如法炮制,又将那头粉白牯牛驯成了我们的坐骑。祖母见状,微笑道:“几个儿娃子怪玩。冇想到,旱牛也能骑。”

然而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文革”席卷了整个山村。从此没了“牧童归去横牛背”的悠闲,也不敢有“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自由。当“文革”轰轰烈烈时,家里亲人除我祖母外,几乎无不受到捕风捉影的无辜牵连。我被入了另册,连穿黄衣服、腰扎武装带、总想弄出一点飒爽英姿的“红小兵”也没让我当。每次批斗会要我照常参加,我却从不摇旗呐喊,仅只混在人群里仔细观察身边每个人的行止动静。有一次,身边一个比我大点的同学高喊“打倒保皇狗”时,脖子上的青筋几乎爆裂。见此情景,我嘻嘻一笑,说了一句不当说的话,他便写了一张“条子”递给大会主持人。若不是主持人替我开脱,那结果就难以想象。正因有了这次教训,我至今不参与没头没脑的事。至于本文开头那首词,则是我骑牛过了九年之后的1975年3月1日,听说我要去教书了,祖母淡淡一笑,对我说了一句道意味深长的话:

“你连老虎都敢骑,还怕去放牛?!”

祖母过世快二十年了,这话我却记忆犹新。苍天未老,时光不再。当年牯牛当马骑,

而今落叶护头皮。然而,岁月无情人有情,平淡人生自有趣。与我祖母有关的乡愁,也唯有这种乡愁,才使我的童年如此充满诗意……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