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戏

作者: 南星2018年06月30日来源: 商洛日报情感散文

童年的农村,除了物质比较匮乏,村里的娱乐活动也很少,最让我盼望的事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看年戏。

故乡的年戏简单而朴实,我的父亲是个戏迷,他不管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山上放牛,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每年唱年戏他都非常投入,称得上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名角”。在儿时的农村,戏已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如《铡美案》《孟姜女》《三娘教子》等戏曲情节,时至今日我还记忆犹新。

在我的记忆中,村里的人们从腊八就张罗起唱戏的事,他们在村小操场上,垫起个土堆,四下里打下几根粗桩,横几块木头板,几块大布一围,台子就搭起来了。接下来由老艺人自发约好平时一些唱功好、演技扎实、会敲锣打鼓、懂化妆道具的,组织上二三十人,搭起临时戏班队伍,集中到村部外的土台上,没日没夜地排练节目。

唱戏的那几天是过大年,往往戏还没有开始,那些卖玩具的小贩们早已在戏场周围摆起了摊子。村里的老人的位置最好,在戏台的正前方,他们是铁杆戏迷,戏也是真正唱给这些人听的。年轻人在戏场边上闲逛,主要是看邻村的姑娘们有没有自己看上的,能不能和她们套个近乎,他们的心永远都不会在戏台上。小孩子们则围在小贩那里,过年大人会慷慨得多,孩子们手里攒着压岁钱,吃的玩的塞满了口袋。

戏唱起来,台上的艺人们相当投入,扮演每个剧中人角色,从一颦一笑,到举手投足,情节生动,加上优美动听的唱腔,让忙碌了一年的村民倍感轻松。演出的剧目穿越历史古今,跨过千年时空,人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忠奸邪正,让人悲喜交加、怜悯生情、恨之莫及、爱之叹惜。这种盛行民间的传统演艺,不仅人物生动,情节丰富,而且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抑扬顿挫,别有趣味。台下的全场几百号人鸦雀无声,那眼神那表情,跟随戏中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神情迥然。演出的每折剧目,无论是诸葛亮、岳飞、韩信,还是白蛇、花木兰、穆桂英;村民们如痴如醉,又不言于表露,只是低声啧啧称赞。孩子们听不懂戏,对戏也毫无兴趣,全都挤到后台,探究其中绝妙。原来戏台上那些英俊威风的武生,却是颇为俊秀的女子所扮,那唱腔高亢圆润,那扮相刚中有柔,是男人们比不了的。

如今,人们日子富足,生活充实,打开电视机,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各种文化节目,再也没了儿时看年戏的热闹场面,可我依然怀念看年戏的情景,想留住那段快乐而又美好的记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