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腾腾的炕

    那时候,人都穷,一年四季只有自己缝制的单衣和棉衣,鞋子也是自己做的单鞋和棉窝窝。 那时候,天真冷,冬天来得早,走的却很迟,直到迎春花都孕育了花蕾,屋檐下长长的冰...

  • 平房区的笛声

    邻居老张的儿子小宇正值变声期,说起话来嗓音有些粗哑。 才十多岁的孩子,已经不上学了。他长得白白净净,智商正常,也不调皮捣蛋,更非家贫交不起学费,只是没有学校收他...

  • 老槐树

    老槐树,是我们村子的标志物,是东街的代名词。方圆百里,只要一提起老槐树,便知道是在东街。 在洛南县东街姑姑庵附近生长着一棵古槐,植种何年,无人而知。据当地耄耋老...

  • 生命与爱

    一场软绵绵的雪无声地降临在塔尔巴哈台大地上。一夜之间,塔尔巴哈台山、乌日哈夏依山、加依尔群山被白色所覆,四野无人,天地皆白。 火塘前,78岁的伊玛木哈力老人,慢慢...

  • 把根留住

    其实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关中农村几乎所有的房屋还都是土木结构。墙为黄土夯打的胡基垒砌,墙中裹柱,屋顶架椽,椽上苫瓦。换言之,农村人建房还离不了木头。那时的村...

  • 陕西的酒

    陕西的酒是一窑洞一窑洞摆出来的。 那些黄土坯子的酒缸,暗藏在麦秸混合着泥巴糊墙的窑洞里,风不紧不慢地光顾,人在缸沿缸盖上密封的那一把摁了手指印的稀泥早已硬化、干...

  • 大山深处

    蓝田汤峪山上奇特的石头酷似硅化木,有横断面清晰的层层次次和树木纹理的页岩,有枯朽的横躺着的树木一样的巨石;有从中间剖开,拦腰砍断的椽子表面的纹理石条。生命可以死...

  • 一帘红烛梦

    临去师范学校报名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妈妈睡得很晚,爷爷奶奶也到家里坐到很晚。妈妈一边收拾着被褥和生活用品,嘴里还不住向我叮嘱着:到了学校,咱不要和人家孩子比吃穿,...

  • 山茱萸盛开的时候

    有一种色彩忘不掉,在内心深处珍藏着,每当失意落寞心里凝结着愁云惨雾的时候,把它拿出来盏盏明灯就悬挂在眼前,比天上的繁星还要密集,比地上的万家灯火还要温暖。它会让...

  • 秋天的情绪

    湛蓝的天空,划过一行雁阵,我就闻到了田野里成熟的馨香。坐在一丛绵软柔韧的干茅草上,我把广阔的蓝天作为背景,想象着自己就坐在棉朵般流云的顶端,检阅日夜操劳的庄稼。...

  • 久违的马泡

    我一直认为,夏日的原野,是隐秘的所在,那葳蕤的绿色,那蓬勃的生机,那因浓郁绿色而模糊起来的葱茏,好像一直在酝酿着惊喜,出乎意料。常常在行走时,那些细小的惊喜,在...

  • 独思量 夜未央

    明月不知星辰迷离几多,繁花不解老叶历经几何。携一蒲扇的沁凉,拥一凉夜的沧桑,踏上唐延路的青石跫音漫淌,思绪却星光翩跹回到千载已往。 梦中的城市更像是一片荒野。霓...

  • 卖瓜往事

    广袤而厚实的神禾塬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西瓜地。夜深了,深蓝的天幕笼罩着这片丰腴的土地,四野一片静谧。在月的清辉下,瓜秧随清风阵阵翻动,似有走兽匍匐。 西瓜熟了。...

  • 端午时节艾蒿香

    在端午节这一天,各地人们多有在家门口悬挂艾蒿的习俗。 端午时节悬挂艾蒿,最早见载于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

  • 奶奶的端午节

    又到了五月端午,看到大街上叫卖的粽子,闻着粽子散发出的香甜的味道,我不由得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节。对于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来说,端午节有三件事必不...

  • 暑假卖菜

    在我上初中时,也就是1998年左右,我们阎良区北屯街道靳家村村民种菜的比较多。在保证口粮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大部分村民都在自家地里种植了一些蔬菜,蔬菜的成长期限短,待...

  • 骑行时光

    1984年秋天,我考上高中那年暑期,一日随大哥到田里干活,见邻村有家大青椒长得敦实墨绿,煞是喜人,心下就想,能不能批发一些到西安零卖了,赚些学费。和几个伙伴一合计,...

  • 行走在故乡的原野

    故乡,是渭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小镇,镇名曰关山,几十个或大或小的村庄分散在镇子周围,各具特色和气质。 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这片广阔而丰饶的土地上,尤其那贫困但闪耀...

  • “芯子”的记忆

    我从小在关中农村长大。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乡下,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父辈们一年四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唯独到了过年时,才有了自娱自乐的时间和...

  • 桃花红在桃里面

    1982年的冬天,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两棵桃树,栽在蓝田县蓝关镇新寨村我们家的院子里,说是水蜜桃,个大、果甜。这两棵桃树你弟兄俩一人一棵,分别负责照看。看着那截去树冠、...

  • 年夜饭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零零星星的爆竹声不时地从远处传来,年味越来越浓了。寒风中的城市街头,那些匆忙的脚步里有多少是归心似箭的游子?此时,不管多远,不管多累,回家...

  • 队上杀猪

    农业社那时候,我们户县庞光乡化羊村四队社员养了猪到年底交给生产队,生产队给折算成工分。春节前队上杀了猪,按人口给每家每户分肉,每人一市斤左右。这是我们那一代农村...

  • 小火炉

    我的老家在少陵塬上的长安区引镇光辉村,塬高风大,冬天特别冷。上世纪60年代,学校冬天根本没有供暖之说,上课太冷时,老师就停下课叫全体同学起立,挪开凳子在原地跑步。...

  • 大姑家的搅(米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六岁那年去了一次大姑家。大姑家离我们村足足二十里远,出发前大姐和母亲反复思量,最后大姐说:六岁了,二十里路可以走下来。于是,母亲拍板让我和大...

  • 母亲的纺车

    家里拆了老屋,搬家具时把母亲的纺车也搬了出来。孩子们都说是个无用之物,要当作劈柴处理,被我拦住了。纺车是祖母留给母亲的,已近百岁。掸去蒙在纺车上的尘土,摇把上深...

  • 毕业季

    他们躺在山坡上,自行车堆在一旁。能听到不远处学校的放学铃声,学生的嬉笑,甚至小道上一辆辆自行车带起的风声。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那么近,又那么远。他们高中毕业了,没...

  • 小棉袄

    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服气这句话,并充分享受到了这句话的实惠。 六年前,亦即2009年高考,女儿吴辰旸顺利考入她想去的上海同济大学,去读她理想的土木工程。就在她准备...

  • 旧时的乡下婚礼

    旧时,乡下娶新媳妇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就是装饰新房。新房墙壁四周得用白纸裱得白亮亮的,房顶墙围用花纸裱上,再把窗户糊上一层粉红的薄纸,映得白亮亮的墙,新崭...

  • 诗意,生活的花朵

    一 冬日。午后。 温暖的阳光倾洒在落地玻璃窗上,悠扬的乐曲在耳边流淌,让人觉得心情也像桌子上的那束百合一样,清香、舒散。这是一家并不算高档的饭店,但是落地的玻璃窗...

  • 救命的麦饭

    秦人所说的麦饭,是把少量的面粉,拌入较多切碎的菜蔬里,搅匀搓到,上屉蒸熟的或干散或结团的一种吃食,可调可炒,亦菜亦饭。 何以把这种吃食称作麦饭?我寻思,大约有两...

  • 故乡三题

    农民画 把日月描绘在窗外,把四季涂抹到纸上,浓色艳墨表达着农家生活、乡村情景的气韵图画。这就是弥漫着风土气息,表现着丰收愿景的农民画。 画的是粗犷、大气、豪放;绘...

  • 说家

    家是什么?人们做过很多比喻,港湾、码头、鸟儿倦归的巢穴、充满爱意的乐园,但这些只是比喻而已。家,包容着极其深远厚重的内涵,它是生命落草时遮风挡雨的窠巢,它是婴儿...

  • 怀念昨夜迷蒙的街灯

    那是一座军工被服厂一车间的女工宿舍,房间里住着我们四个18岁的姑娘。 那时,我正在狂热地沉迷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之中,读得很慢,每天下班后都抱着...

  • 挖红苕

    现在只要看见副食市场上一堆一堆的红苕,我不由得就想起过去因饥饿而偷挖红苕的故事。 我是1970年离开西安到安康学生连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我们的连队都驻扎在汉江边的山坡...

  • 忘却

    1975年,虽说已到文革后期,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居民购物还需凭证供应。当时人均月供4两油。每人月供半斤的肉票,去肉店买肉时,都抢着争买肥肉,为的是能炼些大油,贴补...

  • 夏日旧书

    夏日漫长,时光仿佛被炎热蒸腾稀释,拖沓疲累且百无聊赖。捧读一本旧书,找找记忆中的凉爽,让烦躁的心情得以平静,让寻常的日子闪烁出生命光芒。 旧书跟新书相比,自然是...

  • 朦胧情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朦胧雨雾里对远处的景色寄托着一份美好的怀怀,我们不必走近,不必去探个究竟。因为,也许近了,你将看不到那青青的草色,而只有几片嫩...

  • 淤伤

    在胸膛处,有一块紫得发黑的淤伤。药物已无法使其痊愈,它随着时间愈发疼痛,愈发扩张,愈发膨胀;就在那生死刹那,止痛良剂忽隐忽现。 有多少个翻来覆去,辗转难眠的深夜...

  • 我说故乡

    何所而来?饮一壶山色醉春姬,摘一方红蕊沁原野,立一身草笠踏江春,我来自山川湖海,我来自一川没有夏天的山野。从此而去,钢筋水泥,江湖学堂。我说,故乡,今夜我很怀念...

  • 童谣

    每年回乡,走过儿时的旧街小巷,眼前总会浮现出童年时代游戏的欢乐情景,耳边仿佛响起儿歌琅琅的回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儿歌和游戏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度过了充实而愉...

  • 端午的味道

    院子里的枇杷熟了,被母亲摘了放在阴凉处,只等我回家去吃。 家里的枇杷树开始结果已经有许多年了,但是往年在枇杷就要成熟的时候,鸟雀、虫儿都会纷纷自四面八方聚拢了来...

  • 歌从江永来

    在我七岁那年,忽然从江永来了个表姑。在那个交通与信息相对落后的年代,一丁点外来的新鲜事都会在这个闭塞的农村大院里引起一阵骚动,何况是一个远道而来又素未谋面的大姑...

  • 那一个美丽的黄昏

    我与庭嘉结婚三十多年,锅碗瓢盆,磕磕碰碰,平平淡淡,却也不乏温馨、甜蜜。 我们的相恋,缘于1985年那个春天的黄昏。 那一年,我刚从武冈师范毕业,分配到一所中心小学任...

  • 父亲的家训

    父亲曾是位人民教师,在学校省吃俭用买了一件心爱的毛领子灰色大衣。1958年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划成右派,直到1978年才平反昭雪。在风风雨雨的20年里,这件大衣如影随形,伴随...

  • 老妈的“潮事”

    老妈是位退休教师,六十多岁的人了,不仅穿着打扮洋气时尚,还对一些新潮新鲜的事儿学得特别快,是个十足潮人。 因上班的地方离家远,我跟父母交流感情,主要靠手机和QQ。...

  • 旧时光

    村小的朋友们请我去聚餐,我坐上摩的渐渐逼近熟悉的地界时,心中忐忑不安!如今我再回到这里,往日的一切历历在目。 约莫两个月前,我被调到镇上实习,这原本却是幸事,可...

  • 旧书情结

    真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和那些流动的旧书摊不期而遇的。昏黄的路灯下,一老妪屈膝而坐,面前散放着一摞摞旧书,每次见到这类书摊,我都忍不住要上前挑上几本。 读书确实是件...

  • 小城

    我是越来越爱它。 和朋友趁着学校放半天假,去了环城的那条河的对岸。渡河的小客船随着水流轻轻地晃动。我极为兴奋的踏上船去,拿着自己那份救生用具。开船的是个五六十岁...

  • 油菜花开了吗?

    又是人间三月天,自然免不了那句俗套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乍暖还寒时候,还未来得及脱去冬装,却见树木早已抽了新芽。嫩绿嫩绿的颜色,拈在指尖是软软的细柔,不似老叶般...

  • 拜神 (上)

    大约是到了年底,在楼兰城留宿的人开始多起来。 当第一只商队进城的时候,天空还没放亮,连雄鸡都未报晓,许多由石块垒砌的房舍开始冒出炊烟。这些烟与晨雾交织成一块巨大...

  • 一个家庭的悲欢

    我的家位于湘中一个小山村,世代务农。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我小学毕业的暑假期,我最敬爱的父亲意外遇难身亡,扔下母亲和我等6个年幼的兄弟妹从此相依为命,苦苦挣扎。那...

  • 难忘冰棒叫卖声

    骄阳似火,徜徉虔城街头,渴了。东张西望,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固定的摊点,买了一根一元钱的雪糕,就地享受冰爽之余,不禁想起儿时在虔城街头买冰棒吃的往事来。 上世纪六...

  • 悄沉的摆渡

    远去的是那潺潺的河水,留下的是那并不如烟的往事。生命长河中那段金色的童年时光,至今仍完整无缺地在我的脑海中停留。虽然斗转星移,抚河沧桑,但是那清灰古朴、凝重斑驳...

  • 高原人家

    英子回来了,院子热腾起来,鸡们鸭们赶着热闹呱呱叫闹开来。 母亲没有出门迎接英子,坐在机子跟前,脚踏板踏得正欢。机子声穿过堂屋,传到院坝。母亲以她自己的方式欢迎女...

  • 养心的歌

    小黄是我的一个梦。 2006年,央视举行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有点儿文艺控的我,是个一场不落的忠实观众。在这次大赛中,小黄蝉之歌组合,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一举...

  • 两棵树

    冬日的午后,早上才看见的太阳,刚刚露出了一个笑脸,还没来得及感受它的温暖,享受那份难得的惬意,就已经躲在云层后面去了,突然的感觉有些失落,自己光顾忙碌,误了很多...

  • 贵阳味道

    同学从外省来看望我,约好在贵阳见面。阳春三月,我去了一趟省城。 上次去贵阳是一年前,坐的是快运大巴,走贵新高速路,车费四十五元,耗时两个半小时左右。临行前,听同...

  • 元宵节

    每到元宵节,娘总要做一些热粑团子。那真是一道美食,半湿不干的米粉包住一些野地米菜,放在蒸笼里蒸熟,散发着扑鼻的香味。家乡盛产稻米,老家人就地取材,无意间就做成了...

  • 过年

    这是一幕早已逝去的乡间小景,一个与过年有关的话题。不曾想,时过境迁,岁月蹉跎,乡间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风景,会在我心中烙下如此深的印迹。 这是岁月的投影与回声。 ...

  • 年味还是故乡浓

    故乡是苗乡,在故乡过年,就能让人感受到种种古朴而淳厚的文化。然而,因为父母早逝,哥姐们都已独自成家,加上借居距离的遥远,许多年过去了,在城里过年,我总感觉不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