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战歌读后感

2016年02月29日读后感

虎妈战歌读后感范文一

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 、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 ,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甚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中国人对美国教育有多少美好的想象?美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到底水平怎样?

“虎妈”话题的轰动,自有其现实背景。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低落和中国经济的繁盛,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CNN等电视台,每每在有大事发生时,推出关于中国的调查,而问句都是诸如:你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威胁吗?普通美国人民对中国、中美关系的认知,自然大多来自美国的宣传,比如中国政府不让人民币升值;美国欠了中国债,所以要让中国人到美国来。“中国”,在美国的传媒中,正在变本加厉地被塑造为一个美国的强劲对手。

联想曾经在美畅销的关于中国的书籍,有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和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不论是《吾国与吾民》还是《中国人的精神》,力图展现的都是一个美好、静谧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这样的中国永远处于“过去时”,与西方相比的“过去时”。我的美国学生在课上读到辜鸿铭的宏论,每每置之一笑,也就是他们心目中对此并不当真,但目下的“中国威胁论”,仿佛愈来愈真切地向美国人警告:对手来了。

这也是《虎妈战歌》为何如此刺激美国人的神经,因为书里涉及到中美竞争的问题,并且是关于孩子、关于未来的竞争。奥巴马总统几次关于教育的演讲,美国人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我班上的学生,就自己发言,讲述中国、日本的教育,已经如何如何超过了美国,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很谦虚。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坚持己见。美国人看待世界,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与眼界——某种程度上,这是美国地方新闻远远重要过世界新闻的眼界,是隐藏在各种多元文化叙述下的、单一的“老大”心态。

《虎妈战歌》读后感范文

前几天从朋友家借到一本《我在美国做妈妈》,看了书的英语名字,才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地《虎妈战歌》,很早前就看到关于虎妈的介绍,以及虎妈教育方式引起的争议,当时我觉得,能把中国的教育方式带到美国并获得成功,虎妈真的很了不起。但看了书以后却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别说是美国人,就是作为纯粹中国人的我,都无法接受。

虎妈有两个女儿,索非亚和露易沙,都从三岁左右开始,姐姐学钢琴,妹妹学小提琴,十四岁的姐姐获得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的机会,十三岁的妹妹也获得世界名师的指导。可以说姐妹两人的琴艺都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从这点来说,虎妈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成功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是从三岁开始,姐妹两人每天练琴至少五六个小时,出去旅游也要练琴,孩子上学都是跑步回家,只为了多省出一些时间练琴,姐妹俩除了上学,基本没什么社交,因为妈妈不允许他们参加任何社团活动,不允许他们和玩伴随一起玩,可以说,除了上学,姐妹俩的生活在妈妈严格的控制之下,甚至妈妈还时常以各种名义替姐妹俩向学校请假,逃避一些妈妈认为不重要的项目(如体育或一些社团活动),只为了节约时间练琴。

中国人自古信奉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虎妈的良苦用心谁都能理解,如果把塑造音乐神童当成孩子终生的目标,她的方式方法无疑也是正确的,可当我读到她对孩子进行的各种严酷的训练时,我总在想:还处于童年的小姐妹,会怎么想?她们有快乐的时候吗?她们伤心难过时有人倾听她们的心声吗?书中只讲了妈妈如何训练,并没有写孩子是怎么想的。姐姐索非亚习惯逆来顺受,伤心难过时很少表露现来,是让妈妈骄傲无比的乖女儿,可有一次,在妈妈为小事批评她以后也禁不住流下眼泪,妹妹露易莎对妈妈强烈反抗,十几年来母女关系一直处于十分恶劣的状态,直至最后露露公开反抗,迫使妈妈同意她放弃练了十几年的小提琴。

我觉得虎妈似乎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控制欲,索非亚听话,让她感觉良好,于是她想用同样的方法也控制露露的生活和未来。但露露反抗了十几年,直到完全放弃小提琴,转而去学习网球,虎妈伤心之余,又开始关心露露地网球,学习网球比赛的规则和分级,联系网球中心的场地,甚至把自己的指导意见发给露露的教练,能过他的口转达(露露讨厌妈妈对她的任何训导),直到露露对她说:妈妈,求你了,别再像毁了小提琴一样毁了我的网球!

我非常佩服虎妈的精力和热情,她能每天陪女儿练琴数个小时,每天写出练琴指导意见,每周带女儿开车或坐飞机去听课,就算是全家出去旅游,她也要提前打听要去的城市哪里可以租到钢琴,以便女儿可以在旅游间隙练琴。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控制着女儿的生活。她说女儿们知道她的意见都是对的,但我怀疑,女儿们都有世界名师的指导,她的意见是否真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她对网球规则和技巧只是初学(而且只是书面学习),凭什么就觉得自己的指导意见一定正确,不遗余力地想全部灌输给女儿,比如故意站在楼梯上说给在二楼房间的女儿,在女儿严重抗距的情况下发信息给女儿的教练希望转达。 

虎妈在书中诚恳的写道:我是妈妈,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们的未来,而不是为了讨得她们的欢心!可我,却总是忍不住地同情那两个孩子,作为音乐天才的她们,是否拥有一个快乐开心地童年?露露学了十几年后终究放弃小提琴,那么她前些年没日没夜的练习除了给她增加一技之长之外,是否还有更多的意义?索非亚乖巧听话地练习了十几年钢琴,可除了练琴,她是否还有别的生活?她未来的人际交往,是否还会被妈妈严格控制?她恋爱成家以后,是否能够真正独立?她受到伤害时,是否能够很快化解?或许是我受了药家鑫案件的影响,想得有点多,可我总觉得:音乐纵然可以陶冶情操,可孩子们的心灵却是如此脆弱,经不起太多的忽视和伤害,练琴到底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当优秀钢琴家吗?弹琴之余,她们是否也要和常人一样的生活,是否也会遇见常人一样的问题?她们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了吗?妈妈可以控制她们练琴的时间,妈妈能控制她们的思想和生活吗?妈妈的生活经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完全灌到孩子的心中吗?如果不能,以后妈妈帮不上忙了,她们遇见问题解决不了了怎么办?钢琴的成功,一定能带来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吗?再美丽的光环都不过是一时光鲜耀眼罢了,而孩子的幸福快乐,却是一辈子的事!

或许是我杞人忧天,或许为了商业利益,为了制造更多的噱头,虎妈有许多温柔的方面没在书中写,但愿如此,以往看每一本育儿的书,都会有让我赞同之处,少数书会让我心悦诚服,甚至希望效仿。但这本书,却让我无论如何也无法认同,更无法学习,或许,它的价值就在于引起我们的深思:中西教育方式差别在哪里?中国式教育的精髓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中国五千年家庭教育史的精髓,绝不是此书中表现出来的虚荣和专制,而应该是言传身教,仁爱,礼貌,秩序,信用等道德规范,以及与西方家长共同拥有的对孩子无以伦比的爱与温柔。中国自古也讲究“严父慈母”,但“严父慈母”中的“严”绝不是指刻意规划孩子的未来,而应该指对孩子做错的事,绝不容忍,比如偷盗。虎妈毕竟是二代移民,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似乎还是有失偏颇了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