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坛读后感

2016年03月02日读后感

想念地坛读后感范文一

1987年,史铁生写下了《我与地坛》,然后在二十年后,出了这么一本封面简单的甚至不起眼的散文集,名曰《想念地坛》。

一个人一生,若有如此的一个精神寄托,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在这园子中,作者看到了许多,从清晨摇着轮椅进去到黄昏慢慢的离开,他看过每一天的日出与日落,园中的每条小路每道墙垣,老人在地上练毛笔字时渐渐蒸发消失的水印,时光在人们身上刻下清晰的痕迹,上帝在造物时赠予他们的痛与美丽……在这些的背后,一点一点看清楚生命的意义。在平息了青春的暴戾与不解后,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宝贵的东西——写作。然后,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可以由衷地这样说:

上帝爱我!

这是怎样一颗在生命的历练中沉和并且感恩的心。

在《想念地坛》中,真正以地坛为主题的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那颗心信马由缰到过的地方,关于挫折,关于爱,关于文革记愧,关于墙,关于哪一刻突然的所想……

是关于生命的思考。

我想,这就是他所带给我们的吧。那些超越了文字所能表现出来的,随灵魂的思考迸溅出来的火花,多少年后,依然会在美丽的位置上沉沉的有着重量。

《想念地坛》读后感范文

慢慢地合上《想念地坛》,内心有一股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开来,直至那无底的深处,恰似朝圣者的虔诚。

作者史铁生是一个在人生最黯淡的季节截瘫的人,一个历经苦难磨炼却又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人。在《想念地坛》中,史铁生从怀念地坛讲到写作意义,再转而思考人生价值,将个人的苦难经历和思想的成熟过程娓娓道来,让人读罢犹如喝了一杯甘甜醇香的美酒,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像史铁生一样,我们的人生也会有风雨雷电、寒霜黑夜一起袭来的时候。面对生命固有的痛苦、失落和感伤,我们与其逃遁,不如像海燕一样迎着闪电和海浪飞翔。人生本就像一列负重的列车,在苍茫的人世间喘息着前行,直到那世人皆知的终点。在长长的通道里,我们难免会因黑暗而畏惧,因孤单而沮丧,只有在蓦然回首瞥见远方起点的一刹那,才恍然:自己已经走过了这样的一段人生旅程。于是发现,在过于匆忙的脚步中,在一次次的得意失意中,我们竟忘记了细细品味流逝在身后的美丽风景。殊不知,只有让岁月的沧桑和苦难洗尽一身的铅华,生命才能显出别具一格的分量与魅力。

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诚如太阳不会永远被云层遮挡住一样,苦难也终将过去。纵然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时刻,我们也无须害怕无须彷徨。无论怎样的疲惫,怎样的无助,怎样的看不见光明和希望,只要如史铁生那样,拂去挡在心间的阴影迷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坛”,点亮心灯,让思想从灾难中解脱,让灵魂在一次次的回望和思索中释放,就能抛却心中的苦闷与惆怅,守住心中的追求和希望,永不言败地一程一程奋力前行。

境界,让人生充满韵味;自然,使生命归于纯净。当生命被生活推向极致,往往展现出一份从容之美。临乱世而不惊,处放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生命才会焕发别样光彩!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一块“心灵地坛”,在遭遇苦难时勇敢地洗涤心扉,抛却繁杂,回归本然。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