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爱

2012年07月28日爱情文章

有一种爱情叫做“沉默的爱”,因为渴望爱情而不得爱情,于是,便只有对心爱的人保持一种“沉默的爱”,爱着,什么也不说!

传说中,克丽泰是一位水泽仙女。一天,她在林里遇见了正在狩猎的太阳神阿波罗,她深深为这位俊美帅气的神所着迷,疯狂地爱上了他。可是,阿波罗连正眼也不瞧她一下就走了。

克丽泰热切地盼望有一天阿波罗能对她说说话,但她却再也没有遇见过他。于是她只能每天注视着天空,看着阿波罗驾着金碧辉煌的日车划过天空。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阿波罗的行程,直到他下山。每天每天,她就这样呆坐着,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一到日出,她便望向太阳。

后来,众神怜悯她,把她变成一大朵金黄色的向日葵。她的脸儿变成了花盘,永远地向着太阳,每日追随他----阿波罗,默默的向他诉说她永远不变的恋情和爱慕。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并默默的爱着她心中永远的阿波罗,这就是克丽泰亦即向日葵的爱情!

第一次知道了向日葵还有着这样一个美丽而悲寂的爱情神话传说,不由得心内为之感动,并想起了年轻时看过的最伟大的画家梵高的传记《渴望生活》,那时,当我阅读这本传记的第一页的时候,我便一下子进入了梵高的心灵世界里,孤独寂寞、渴望美好的爱情,渴望活生生的生活,……那种欲罢不能的情景让人的心灵为之阵阵的收缩。

1888年4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在这座法国南部的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在这里,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其中最着名的那一幅,珍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梵高一生创作了共十幅向日葵。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因此,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并重新在画布上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从而促成了美术界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也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着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都深受他的画作的影响。

梵高那副非常着名的《向日葵》,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在这幅画作里,画家象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且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就像神话传说中的水泽仙女克丽泰不懈的热烈的而又默默的追求太阳神阿波罗的爱情一样,梵高也把他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渴盼用他的画笔尽情的体现在他那幅惊世骇俗的《向日葵》里!

2012年夏日里的某一天,我去城市郊区某单位的一个基地接受一个特殊的培训,基地的大门口两旁各种植了一排向日葵。

那一天,晴朗的天空中飘起了毛毛细雨,怀着对梵高的热爱,怀着对仙女克丽泰的心疼,我走出大门,拍下了细雨中的向日葵。我仔细的观察每一棵向日葵,发现即使在细雨之中,向日葵也是那么气势磅礴,生命的冲动亦如夏花般灿烂!从细雨中的向日葵上,我仿佛看到了仙女克丽泰对太阳神阿波罗的那种沉默的爱,我似乎亦仿佛看到了梵高那幅“向日葵”所宣示的生命力!

如果爱而得不到,那就沉默的爱着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