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何难求

2012年11月14日人生感悟

且不说一代琴师俞伯牙感念钟子期,徒有高山流水,然无人能知其音,索性把琴摔了,不再弹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哪个不想往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一个知己呢?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如愿以偿呢?于是才有“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感慨,才有“红颜易得,知己难求”的说法。在民风淳朴的古代尚且如此,在这人情淡薄、功利弥漫的现实社会,能拥有一个彼此相知,心有灵犀的友人更为难得,尤为珍贵。

但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知己难得固然有一个缺少机遇的因素,还有一个主观方面的因素也不应忽视,而且这个因素十分重要。恰恰是很多人由于太过孤傲,太理想化,太挑剔,太苛刻,太不珍惜,以及交往当中的狭隘,阻隔了知己的缘分

诚然,阳春白,和者盖寡,但即使寡,毕竟总有和者。但那和者,也许并非高明的琴师,而不过是个樵夫。试想,如果俞伯牙眼光只往上翻,如何能有钟子期这个知音?

人们往往把知己各各方面构思得太完美,其实能基本达到相知、相容就很不错了,其他的条件大可不必看得过重;而且就内在的方面是不是学识渊博也未必是知己的象征,即使知己也不可能无所不知。就像上大学,不可能学遍知识,但可以学到汲取知识的方法,掌握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要领。人,具有相当的潜质,善于相知就够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都一样,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总体上能合得来就应该知足。遇到相融相谐相通相似相悦之人,那样的机遇太少太少,更多的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发展。过于挑剔,只能把人都挑没了。有相知之诚,善于、乐于知人,然后方知己。

人的性格也很关键,为人太苛刻也做不了知己,动不动就生出人为的缝隙,能相知也打了折扣。

知己是一种建立在友谊之上的以精神层面为主的人际关系,走得越近,交流的频率越高,时间越久,相知相融的程度越深厚。这就有一个相处的问题,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道理。处得好,不相知的也相知了,反之,相知的也难相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己得到容易相处难。因为人的一个弱点就是不懂得珍惜,或者当失去了才想起珍惜。还因为许多人往往见异思迁,时久而淡,贪心不足。而偏是知己不可多多益善的,一个人有多少精力能兼顾得起?

异性之间,知己与红颜虽不相克,但也很难相辅相成。人历来是重色而薄情、重情而薄友的,情色的分量多了,理性的沟通势必减少。所以,知己一定要内容宽泛,不能走入窄胡同。

综上,人生难得一知己,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人家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原因。不是什么人都能引为知己,同时,即便有机缘,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做人家的知己,不是什么人都能获得知己。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