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静气

作者: 荞麦2015年11月15日人生感悟

佛家坐禅讲究:心平气和,至此才能进入至真至诚的境界,参悟禅意;儒家着书立说重视凝神静气,方能深入至理精髓,心无旁骛,思维如鲲鹏恣肆于瀚海,灵感如鸟翔于浩淼长空。

所谓:“慢工出细活”,要制作出一件精品,必须是心平气和,不带世俗功利之心,方能有条不紊,内心细腻勾勒,这样的作品才栩栩如生,灵幻瑰丽。予人明心见性的透彻和喜悦。古人读书作画,喜欢熏燃沉香,满屋流溢的香气令五脏舒缓,思绪晶莹剔透,文字要表达的意境,精神宜居的别有天地才深入肌理,丝丝入扣。

人心,人性犹如璞玉,须时光的浸染,须掌纹指尖徐徐地盘玩,慢条斯理地抹去石头本身的锐气,傲气,直至玉石变得柔和,沁出幽幽的妙光。经过泥土千年尘封的玉石,价格高昂,除了精细的雕工,更多是依赖于淳朴幽眇的色泽。玉石的柔美何尝不是心灵的韬光。

与人情练达的老者煮茗闲谈,感觉经历了时光淘洗的老人有一种纯朴的“钝感”——一种闲逸,秋水长空的气息。内心随之澄澈如明镜。读有深度的文字,看似结构松散,有如信手拈来,实则智慧卓尔,无一不是字字珠玑、细细斟酌。读后每每气定神闲,安之若素。寻求笃厚的诀窍,正如烧水的茶壶:水在咕噜、咕噜,壶身剧烈颤抖,你瞧,壶盖都快摊开了;再过会,水壶次第悄无声息,于是,水才真正沸了。沸水不喧哗,志士不聒噪,饱学之士不炫技,诚然如此。亦是生命真谛。

写作时,往往要事先走出屋子,走到空旷的天底下,沐一阵阳光,采撷几缕微风,继而,深吸吐上几口空灵之气。浮心燥气次第溶解,稀释寡味,回到书案,用心贴在心房上,感觉此时此刻的脉搏平稳。想起古人吟诗作画,要先经过一番细细研磨,除了单纯的磨墨,更多的或许是为了营造一种安详超逸的境界,不至于仓皇下笔,弄巧成拙。

年轻人,血气方刚,一心有所作为,然而往往莽撞、贸然行动,最后事倍功半。青年人想做事固然可嘉,但是切戒想到哪,做到哪,做事虎头蛇尾。与此同时,不要过度沉浸于昨天的失利和痛苦,不要太计较现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要平心静气地分析格局,做到优于昨天的自己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从事何种行业,要想晋升,要想获得提拔,必不可少要提升修为。要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务必要从修身养性务起。修身从修心上下手,修一颗不受纷扰所扰,对诱惑执迷之心;养性须从养神开始,养神如养花,必备一方净土,一勺清泉。在清泉的陶冶下寻觅超逸脱俗,从泥土芬芳中汲取豁然达观。于是乎,在心灵的原野上放牧性情,摆脱被禁锢豢养的懦弱,才能培育出一株心有天地,清新高洁的惠兰。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