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尚存

作者: 隆如2016年09月18日人生感悟

近代律宗祖师弘一法师,曾经制过一张“一息尚存”的印章。又联想到最近所谓的“世界末日”传言,相较而言,不论传言的真与伪,弘一法师的“一息尚存”观,要智慧高明许多。

是的,人生来就注定着和老、病、死相遇,只是早晚不同罢了。世界也是因缘和合而有,缘聚则有,缘尽则散,成、住、坏、空,是万法永恒不变的规则。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末日,它也许还有几十年,也许还有几年,甚至几天,乃至就在当下的一刹,这是谁也无法预料,也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惊慌,而是在一息尚存的当下,做该做的事,以平常的心态,面对现实的分分秒秒。

春天,一个要好的校友,突发哮喘,不治身亡。我一直想着去看他的,又因为多种原因耽搁下来,未能成行。我们都认为日子长着呢,这次不行还有下次,总有相见的日子。可那也只是我们认为而已,世间有太多的事,恰恰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模样。我曾经让他试着写作,他也答应我等有空了一定会写,可是生命是不容我们等待的。后来,我买了白色的玫瑰去看他,只是我们已是两个世界的众生,隔着迢迢的山水,音讯不通。原来,友情也不能等待,趁着彼此还在,应诺的事情及时实现。

一息尚存,并不是因活着而心存侥幸,而是相对大限的到来,一种无形的鞭策。一息尚存的对面就是死亡,它们之间只是一转身而已。一息不来,便成后事。弘一法师生病期间,寺院住持为他请了医生看治,他对医生说:“小病从医,大病从死。”当一个人明白了生和死的奥秘,他会无比珍视当下的这宝贵一息,又对所谓的死亡无比坦然,因为在他的眼中,生和死已是一体,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有一个邻居,三十多岁的人,得了白血病。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妻儿,曾经他是一个浪子,在社会上混混,父母为他操碎了心。好不容易,娶妻生子,浪子回头,怎奈造化弄人,命运和他开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玩笑。一段时间,他焦躁不安,怨天恨地,想过自杀,想过断食,拒绝治疗,抱着必死的决心,把自己孤立起来。后来慢慢地,他想通了,想起自己的双亲,想起为他筹钱看病常年在外打工的妻子,还有已经上初中的儿子,他突然觉得他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他要是垮了,这个家也就塌了。他开始直面人生,积极配合治疗,还自己经营起了一家小店铺,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上学的儿子。人也开朗起来,病情基本上稳定下来,我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只希望能够为父母养老送终。现在,他还好好地活着,为了家人,为了难以割舍的亲情,他已经超越了死亡。虽然治愈的几率十分渺茫,但是或早或晚,我们谁又不要面对死呢?活一百岁的人和活四十岁的人,快乐与否,不是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是死亡让他懂得了去弥补,去用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活一天,就要认认真真过好二十四小时,他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想起了,那年在虞山,兴福寺的放生池边上,那棵玉兰。那可不是一般的玉兰树,而是一棵生命垂危,却又生机勃发的玉兰树。它横卧在河面上,靠着几根柱子支撑着,树心已经空掉,只剩一层薄薄的树皮,残喘的样子。可我分明又看见,那躯干上冒出了细枝,开出了花朵。洁白的玉兰花,仿佛振翅的玉蝶,是一种生命的悸动。

人也好,花也罢,只要一息尚存,谁也阻挡不了,奇迹的发生。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