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当努力 何必人上人

2012年07月14日人生感悟

人中人还是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曾经是无数学生的座右铭。他到底来源于家长还是孩子本人?我们不少家长一向望子成龙,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种精英意识。很多孩子也在为此努力奔波。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做个“人上人”的质疑声不断出现。“人中人”、“人上人”,你支持那种观点来稿要求有理有据,切忌空发理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青少年的学习也是这样,应当是重过程而轻结果的,人生因为努力过,因为拼搏过,而无悔。但要看淡结果,只要曾经努力过,成为“人上人”可喜,成为“人中人”同样可喜。一个人,特别是人生可塑性相对更强的青少年,必须要有“甘于平凡,但不甘平庸”的气概,必须要有“吃得苦中苦”的毅力和行为。

人是需要精神的,少年之志当凌云。

为何非要吃苦中苦呢?因为多吃苦,才能多掌握知识,才更能锤炼自己不拔的意志,自己知识多了,技能高了,于国于家于己,才能做更多的事,才能做更大的事。

人来天地间,是做事的。

而把事做好的前提,是有更多一些的知识和技能。

少壮不努力是不行的。王安石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方仲永年少时很聪明,结果他的父亲到处带着他去炫耀,不努力学习,结果后来成了平庸的人。不是说平庸的人就不好,而是成为人才后才能做出更大更多的事。我们需要种田的人,还需要研究航空飞船的人。能做大事则做大事,做不了大事就安心做小事,这才是正确“流程”,而不是人生一开始就对自己低要求。

古今中外,凡做出卓越成绩的人,更多的是来自青少年时期的拼搏努力。范仲淹六岁就成了孤儿,却能坚持借用庙堂里的青灯,读书不倦,以至于到了“断齑画粥”的地步,终成大家。王冕幼时家贫,放牛间隙不忘读书作画,勤奋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前人的告诫不无道理。虽然好玩是孩子的天性,需要顺应天性但不是过分迎合天性,这种天性还需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理性告诫相对接,只有少壮多努力,人生的画卷才会更绚烂。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