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回家的路

作者: 刘家琛2016年01月13日情感文章

大学里的最后一个寒假,本可以早早的回家,但却选择把舍友一个个的“送走”,一个人呆在学校宿舍,直到宿舍封楼,学校不让呆为止。临近大寒,天越来越冷,也使宿舍里的暖气显得越来越不给力,坐在宿舍常会冻得手脚冰凉。

倒不是说不想回家,不想见,恰恰相反,特别想念他们。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没有“恋家”情结的孩子,每次听到有朋友说,或者看书上电影上的人讲离家多久就会多么想念爸妈的,我都会略带鄙视的想着至于吗。但是每次接到爸妈的电话,听到爸妈的声音,当对他们的想念涌上心头,才会觉得那句“家会是你永远的港湾”并不只是一句“俗话说”那样简单,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就好比,假如爸妈时不时打来电话关心一下你,你会觉得很烦,会跟他们说不要打得这么频繁了,然而当他们十天半个月都不来电话之后,你又会问他们:“你们最近怎么不打电话了?”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矛盾的爱。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想念,为什么不早早回去呢?无非是害怕回家之后又是爸妈一番又一番的长篇大论袭来,内容无外乎关于工作,关于未来,关于选择,关于人生的种种。这些既定的摆在我面前的我一定需要考虑的事实,我本没有理由去拒绝谈论,但是怕的是总被他们“建议”着以后要走哪条路,该怎么走,不喜欢听他们说那些打着“为我好”的幌子的话,心里却只是单纯的,迫切的渴望我按照他们的安排,或者说,按照他们看到的,大多数人的人生的模样,去走。

曾和父母说过,我更希望和他们聊天的时候,说些不算严肃的话题。聊聊家常,聊聊电影电视,聊聊天文地理什么的,至少不用每次都把气氛搞的那么剑拔弩张,又或者搞的像一场辩论,非要分出个胜负似的。到现在我才明白,即使很多时候,我讲大道理总能讲过父母,但这并没有任何用处,那些犹如纸上谈兵的空话,放到现实生活中,放到社会上,没有人愿意听,人们在意的,只是你有什么能耐,拿出来看看而已。

我总在和爸妈“辩论”的时候,说他们太固执,思想陈旧,说他们接触的外面的世界还很少,所以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的心里想法他们都不能理解。其实我知道自己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以前对父母说过自己近期要做什么,实现什么目标,许过的承诺,好像没有多少实现的吧。所以觉得自己很少得到过什么鼓励,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也因此父母会觉得我说的很多话都特别“理想”,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一个人谎话说多了,没人会愿意再相信他说的话,大话说多了,他说的话大概会慢慢被人当成笑话吧。然而每次争论,家人们愿意给你一种“你很厉害,我们说不过你”的感觉,不愿意和你争到底,其实,还是源于心里对子女最根本的那份爱,源于内心那种真切的渴望你能够做到你想做的事情的心理吧。

年轻总有迷茫,但也正因为年轻,可以拥有很多的选择,如果不喜欢父母提供给自己的选择,那就朝着自己心里的选择走走看,重要的是,你得往前走吧,总是站在那想着自己该走哪条路,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更重要的是,要敢于为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负责。你可以选择每天睡懒觉,只要你看到早起背书学习的人说得一口流利英语时自己能坦然自若即可;你可以选择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只要你看到努力工作完成今天任务的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时仍无动于衷即可;或者可以选择每天平平淡淡的度过,只要你看到同龄人甚至是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后生的生活各种丰富多彩的时候自己依然能够气定神闲,不让嫉妒心理在心里滋生即可。

一个人不管一年内走过多少的路,每年的这个时候,其实其他的路都该为一条路让路,那就是回家的路。回家,先不担忧着回家爸妈会说什么吧,先回家陪他们去。不知道工作之后会有多少空闲的时间回家看看。趁自己有时间,趁父母有时间,回家看看。哪怕当面听他们说一句嫌弃自己的话,也比在电话里听到再多句的想念的话更加温暖。最后,以一句我喜欢的话结尾:

“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