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又见“炸皮肉”

作者: 游丝2017年06月07日来源: 郴州日报情感文章

临近春节,公公婆婆又开始热热闹闹地准备年菜。酿豆腐、蛋饼卷之类的自不必说,最让家人们垂涎欲滴的,还要属那一块块喷香扑鼻且又变化多端的“炸皮肉”。

其实,所谓“炸皮肉”,就是将精选的肥瘦相间的土猪肉切成一掌宽、两掌长的条块,褪毛洗净后先用滚水煮熟,在猪肉皮上抹上红糖和酱油(有时也只抹酱油不抹红糖),用铁钩钩住,放进很大的油锅里去炸;猪肉的肉皮炸至金黄色后,再被捞出来置于通风屋檐之下,风干冷却,等待食用时的二次加工。

刚出锅的“炸皮肉”,浓香四溢,皮面起皱,油色饱满;猪肉微酥,却是外焦内嫩;加之糖、酱都已随油入味,即使不作任何加工,切下薄薄的一片来塞进嘴里嚼着,也已经能够感受到肉香皮脆、肥而不腻的香酥。等到正式食用时,也正是炸皮肉充分展示其具有诸多适应性的时刻。其他菜若显得清淡了,割下大块的炸皮肉再切成半个指节厚的大肉片,垫上丫豆角或梅菜或干笋蒸上出锅,便是一碗油水丰厚的扣肉,色香味俱全;其他菜若已显得有些肥腻了,割下小半块来,切成小肉片或小肉块,在下锅油里再炸上一小会,添上青红椒、姜丝、大蒜等佐料或酸萝卜等其他配菜爆炒出来,保证又开胃又下饭;若是吃火锅,油都不用放了,切几片炸皮肉放下去做锅底,诸菜皆借味,唇齿均留香……如此方便又多变的美味,怎能不令人挂怀不已?

婆婆告诉我们,以前在乡里,炸皮肉可是过年的“标志菜”,家家年前都会做,衡量哪家主人最有面子、最富足的标准,也是看谁家“炸皮肉”够多、够大块。而那时所做的炸皮肉,要比如今做的紧致、硬实得多,因为当时大多人家贫困,一年到头,也只有快过年了才舍得买大块些的肉,用大锅的油去烹制“炸皮肉”。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家,做“炸皮肉”反倒是冲着榨油去的,连肥带瘦的猪肉难免被炸得干焦黑硬。但不管多少、大小,家家户户年前都会制作一些“炸皮肉”,仿佛这是一种宣告“年来了”的仪式。直到后来大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好了,“炸皮肉”的烹制才开始转向对口感的讲究和对口味的开拓。事实上,对于越来越讲究养生的现代人来说,大块吃肉已经不再是符合健康要求的事情。能让炸皮肉一如既往地赢得众人青睐的关键,还是在于它身上所蕴含着的年味、传统气息和家乡的味道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