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雨伞

2012年11月13日心情文章

兰秋十日,傍晚,北京这座城市的天阴阴沉沉,一粒粒腻白的槐花被吹落,飘撒一地。下班后的人群仿佛看出了天气的不寻常,纷纷往公车上涌进,无比包容的公车瞬间被填塞得满满的。望着拥堵的车厢,我礼貌地退下,掏出手机在微博里敲下一行字“挤不上的公车就不挤了罢,苦了自己,拥堵了别人,何必呢。”大雨来临前的城市这会子出奇地宁静。不着急回家,抛却了疲惫,拿出预备好地雨伞,静静在公交站牌前等待着一场雨至。小时候下雨,都是父亲来学校为我送伞。长大后离家,他在电话里叮咛我:出门在外别忘备一把雨伞。他的话我一直照做着。

这雨来得真是非比寻常,刚开始便是气势汹汹。即使有雨棚庇护,豆大的雨滴还是顺着风斜着飘来,打得手臂啪嗒直响。跑来此处躲雨的行人越来越多,来得快散得也快,一拨换了一拨。我主动站到一旁,兀自撑开雨伞,让没有伞的人能够有更多空间避雨。身上的凉意令人发抖,瑟瑟地风无处不侵袭着。雨越下越大,北京的街道并不利于排水,只是一会儿,马路上的雨水已经和公车站台一般高了,每驶来一辆车,水浪就会涌向站台,给我们的脚丫子来一次欢快的冲浪体验。没去北戴河却有了这夜晚踏浪的体验。驶来的小车小心翼翼开着,生怕漫过轮胎的雨水让车子熄火。不忍新买的高跟鞋继续泡在水里,我索性脱下鞋子提在手上,脚丫子一下一下的踩着水花玩。

来北京已快一年了,巧的是今年的北京比往常多雨。每次下雨,便有回家的感觉。时常想起儿时住在小镇吊脚楼里倚楼听风雨的场景。一个他乡游子,看到雨,总能燃起关于多雨故乡回忆。望着远处的霓虹和雨花,出了神。“丫头,离这儿最近的地铁口怎么走啊?”回头一看,是一位淋得浑身湿透的六十多的老人,他稀疏花白的头发,黝黑地皮肤,身上的关节突出,一看就是长年劳作的辛苦人,背上那个破包里鼓鼓囊囊的,藏不住的辛酸。最能触动我的便是那一口久违的乡音,那一瞬眼泪差点没有掉下来。定了定神,指着前方:“您看,顺着这条街往前走五百米,再过一条马路就是。”可一开口我便后悔了,长时间未说家乡话,一张嘴便是一股子京味,实在是唐突了老乡亲。“好的,谢谢你呀。”说罢,他挽起裤腿准备转神离开。“哎,您要是不着急的话就先在这等我一会。”“好嘞。”老乡甚至没有问为什么,便爽快地答应了。我光着脚丫子,提着裙子跑在雨里。果然,那个卖雨伞的阿姨还在那里,每次下雨,她都穿着那件绿色雨衣会推着自行车卖伞。今天雨大,就剩下一把伞了。“阿姨,来把雨伞,卖完这把伞,您就早些回家吧。”她诧异的眼神落在我自己的雨伞上,来不及问话,我便逃走了。“喏,叔叔,我有一把多带的伞,您带走吧。出门在外下雨没人送伞,记得提前备着。”将伞塞到大叔手中,他还等他未回过神来,我便已经蹬上了回家的公车。

窗外的雨花模糊了镜头,路人相互扶持着走在雨中。思乡的情绪忽然间释然了。千里之外,这位老父亲的女儿,一定也会担心他的父亲有没有被雨淋着吧?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两把雨伞前行的人,一把为你遮风挡雨,一把抚慰你的心灵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