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作者: 春之飞燕2016年01月18日人生哲理

生活一点点的教会我们爱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不完美的自己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做数学题错了一道,老师不满地摇了摇头,回到座位上我的眼泪就一滴一滴的流下来,越流越多,以至小声抽泣,引得同学们诧异不解的眼神频频投向我。老师也是满脸的疑惑。现在想想挺可笑,哭着哭着还不好意思停下来,一直到放学站队,眼睛跟两个小桃子似的,低着头回家了。那种对自己的苛求让我记忆犹新,这种病态的心理一直伴随我,让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然后弥补。仔细想想,其实是一种逃避的心理。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们一辈一辈总结出来的生活的经验其实就是真理。但是每一个人必得在生活中经历一件一件的教训方能明白。年轻的时候,对人对己都做不到宽容,自己什么事情没做好,后悔不已,别人什么没错好,怒目相向,环境不好,怨声载道,事事都要追求完美,这是跟真理较劲,跟自己较劲。这么拧巴的活着,对自己容易自卑,对环境和他人,又容易生出自傲。

小时候常听妈唠叨,世上不搁无事人。这里的“事”不是事情而是烦恼的意思。这句话是自我安慰有时也安慰亲戚、朋友

妈妈安慰最多的是大妈,大妈四个儿子,1993年的时候,大儿子、二儿子娶了媳妇,大儿子是农民,两口子勤勤勉勉日子也过得去。二儿子大专毕业在县城工作,小儿子正上高中,三儿子生下来就不大聪明伶俐,给别人家招上门女婿人家不要了。大妈是个要强的人,而大伯因为在西藏叛乱打仗中受了伤,双腿截肢是个残疾人,大伯和大妈性格完全不同,大妈急,大伯慢,大妈要强,大伯什么事都无所谓,大伯写得一手好毛笔,大妈一字不识。因为有大伯的残疾津贴,大妈一家的日子在当时的农村很不错。可是,那年收麦时节,能干的二儿子给单位请了假,领着大哥和两个弟弟帮大妈把麦子收到了场里,然后回单位上班了。大儿媳、大儿子和大妈闹别扭,小儿子回学校上课了,三儿子和大伯嫌天太热,在场院里不好好摊麦子。这边大妈一个人忙着摊麦子,那边别人家也在摊,本来应该大妈家用的场院被人家占了一半,本来今天可以碾打出来的麦子得留一半到明天。夏收时节龙口夺食,可能晚上一场大雨,几天碾不出来,可能几天连着下雨麦子就长芽了。大妈一个人摊着麦子,那边父子两个在说着风凉话:“天太热,你要把人逼死,那你就一个人干。“要不今天咱不碾麦子了,让给人家。”听着这爷俩的蠢话,看着别人家摊开的麦子,大妈们越想越生气,恨着不争气的父子两。把手里的摊麦的叉一扔,转身风一样一路跑回家,关上大门,从门缝里扔出来一个敌敌畏的农药瓶,村里有人看见了,赶忙张罗着把门别开赶紧救人,可是大妈喝的是纯敌敌畏,没救。大妈走了,小儿子辍学了出去打工了。

20多年过去了,三儿子在我们村头的庙里出家当了和尚,小儿子在省城先开始打工、慢慢做起建材生意,有了自己的房子、店铺、媳妇、孩子。大伯的残废金越长越多,每年五六万,三个儿子抢着养。大妈却没活到这样的好日子。

大妈没女儿,小时候很疼我,现在想起来,我的眼泪会禁不住涌上眼眶。如果大妈那时候一气之下出门打工,凭着她的能干,在哪儿找不到一口饭吃。三五年不回家,自己挣些钱逍遥自在,到如今多好的日子。一气之下自己寻了死,家里的人不都活得好好的。

常常想起小时候妈妈和邻居婶娘说笑话,两人见了面,妈妈笑着说:“哎,这两天不想活了,想死五天,五天后再活过来。”这一定是生活中遇到了自己感觉过不去的坎或者因什么事生气郁闷。婶娘也会笑着说,那你就死么,五天后咱两个再见。第二天两人一见,婶娘哈哈一笑:“ 你咋没死?”妈妈笑着说:“可舍不得死了,还没有吃上嫁姑娘的酒席呢?”过几天,婶娘见了妈妈又说她想死上两天。在艰难的生活中,两个女人相互取暖,自我安慰,自我减压,她们是有生活智慧的人。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