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领恐慌读后感

2015年11月20日作文大全

本领恐慌读后感一:《本领恐慌》读后感

本领恐慌比经济恐慌、政治恐慌更可怕。不克服本领恐慌,经济恐慌、政治恐慌等一切恐慌都会接踵而至。一旦克服了本领恐慌,一切恐慌都无需恐慌。因此,从根本上说,本领恐慌是唯一的恐慌。

题目来自毛泽东同志20XX年于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话:“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是一种本领危机。这个危机是一切危机的根源,解决了这个危机,一切危机都不复存在。

人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自身本领不够强大所致。人与人的差异,从本质上说,就是本领上的差异。

一方面,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爆炸增长,使本领危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严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使本领越来越能决定事业的成败、兴衰,决定人生的前途、命运。个人将越来越靠本领支撑自己,证明自己。谁有本领,谁才有生存权、发展权、享受权,才能拥有他所向望的一切。因此,在今天,本领的地位比任何时代都高,本领恐慌也比任何时代更加可怕。

面对世纪之交的严峻挑战,如果仍然对本领的认识迟钝、麻木,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本领恐慌,那将是最最可怕的恐慌。

对本领恐慌,怎么办?

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但,绝不是传统学习。传统学习不仅不能克服本领恐慌,而且正是产生本领恐慌的根源。正如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开拓者奖的名著《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所说:“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愈来愈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愈来愈差。”深受学校教育主导的传统学习,其实质是一种书本知识学习,根本不能适应实际本领提高的需要,与克服本领恐慌差距甚远。

只有对传统学习进行超越,变知识学习为本领学习,实现学习中心的根本转变,才能够克服本领恐慌,这才是真正的学习革命!

为什么一流智商的人要给二流智商的人打工?为什么很多学识渊博的人,到头来一事无成,平平庸庸?为什么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正规教育的人却拥有高强的本领?

现实中的很多“为什么”,是传统学习无法解释,无力回答的。

本书聚焦“本领恐慌”,超越传统学习,提出了与传统学习迥异的学习理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模式,揭示了真正的学习革命的主要内涵,同时揭示了学习这项本领投资,该往哪儿投、该如何去投的一整套奥秘。

只有实现真正的学习革命,使人们对本领的投资目的最优化,投资方向最优化,投资策略最优化,最终取得最优化的效益,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本领恐慌。

本领恐慌读后感二:《本领恐慌》读后感

书店有一部催人奋进的书《本领恐慌》,让我们来看一看著名学者彭清一为这本书写的序:《本领恐慌》,这个名字起得好。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呼声了。我们的国歌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我们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塞住耳朵闭上眼睛莺歌燕舞起来。危机感没了,“恐慌”感没了,睁眼一看,落后一大截了。民族是这样,国家是这样,个人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本领的竞争。今天,当大家都挤在高考这个独木桥上,当大家都为文凭、学历压得气喘吁吁而又死死不放的时候,一个小姑娘给我们喊出了“本领恐慌”的口号,她的本领确实不小。她这句口号不是白喊。她确实是在作贡献、在创新、在超越。看她的书,与一般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论著相比,有三个方面的重大不同。

1、根本视角不同。一般论著的视角都是“教”,而《本领恐慌》一书的视角却是“学”。教是为了学,教的效果必须体现于学,西方对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从对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的研究。学的价值高于教,这是《本领恐慌》一书在视角上的超越。

2、体系框架不同。一般论著都没有突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框架的限制,是在旧有教育体系内寻求改变。而《本领恐慌》一书突破了传统教育体系的局限,揭示了以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本来应该是什么样,能使教育改革、学习革命实现重大突破。

3、面向对象不同。一般论著多流于学术探讨,面向的多是教育界人士。而《本领恐慌》一书从学习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人人都需要的以能力为中心的素质学习、素质教育,对象从教育工作者扩展到了全民,这也是与一般论著的重大不同之处。

一本书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超越,小小年纪便要构筑自己的理论框架,要破译毛泽东、曾国藩、李嘉诚、吴士宏等个体成才奥秘,而且她在书中讲的确实不无道理,有的还给人以很大的启迪。而最大的启迪当数作者小小年纪,连高中都没有毕业,能独立完成这样一部有分量的著作,其本身就是她这种学习模式转变所创造出来的奇迹。作者王小平是一个20岁的女孩,她15岁读高一时以第一名成绩退学,她要“停止当学生”,是为了研究,采取了“研究式学习”。她对在学校一学期才读十几本书不满足,对学校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的方法反感。勤奋好学的王小平17岁便应邀在全国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给专家、学者们作报告;18岁在各大高校开办“大成教育系列讲座”;19岁与人合著了轰动一时的《本领恐慌》。王小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她在书中将“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以全新理念、名词、术语包装,旁征博引,如数家珍,用古今中外数百人的言论、故事穿插其间,让此书结构新颖、编排系统、论证充分、生动可读。

这部400多页的书向我们提示:作为每一个刚刚“跨世纪”的中国人来说,迎接新世纪的腾飞、挑战,你准备好了吗?“为什么一流智商的人要给二流智商的人打工?为什么很多学识渊博的人,到头来一事无成,平平庸庸?为什么很多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的人却拥有高强的本领?”这一连串为什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反思,谈学习革命,谈成才方法,谈修炼本事,谈成学方略……全书洋洋洒洒,30余万言。全书分四大篇,分别是“学习化生存”“成材大奥秘”“成事大本领”“成学大方略”,系统、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关于教育学的观点,它并不像其他一些教育类书籍,拒人于千里之外,晦涩难懂,而是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导读者思考从而产生共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比如在第一篇中,作者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为角度,说明了时代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大趋势的形成,使得社会对能力型的人才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同时书中提出了一些新鲜的名词,比如在第二篇中提到的“五类修炼”,“八对和合”,“软本领”,“硬本领”等等,第三篇是全书比重最大的内容,围绕能力展开,提出并分析使用能力,能力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能力是自身价值最好的体现,如何具备能力,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看过这个章节你也许会觉得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第四篇把重点放在“教育”上,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本领恐慌读后感三:读《本领恐慌》有感

“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是毛泽东所说过的一句话。今年暑假看到了《本领恐慌》这本书觉得似曾相识,于是买下占为己有细细拜读。

这本书出自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王小平之手。她15岁便退学,根据自己确定的课题,潜心研究教育学和成功学。她的退学并不是因为经济问题或是成绩不好无法继续读书,而是感到“不够”的有意超越,她用她退学后的成功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育。

这本书与一般的教育论著相比有几方面的不同和超越。第一它的视角不同,一般的论著都是重在阐述如何“教”,而本书却重在论述如何“学”。其实“教”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能达到不用教而自己学,并学到所需的东西。第二它所面向的对象不同,一般的教育论著面向的大多是教育界的人士,而本书的对象从教育界人士扩大到了全民,从这可以看出王小平的教育理念之新,她认为教育并不只是教育人士的事情,而是应该全民都来关注、重视。就像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也是如此,应该由家园共同承担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单纯地交与学校就可以了。生活中其实无处不教育,处处皆教育。

“本领恐慌”这个名字让人看了感觉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它对有本领恐慌感的人来说,可以帮他找到克服本领恐慌的最佳途径;对于没有本领恐慌感的人来说可以帮助他产生应有的本领恐慌,进而寻求解决之道。这里它不仅仅是强调综合素质,而是强调本领结构,强调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生存所需的能力。我们都需要以自己特有的生存之道、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本领立足于社会,但某些人却走入了误区,将本领虚化为手段,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但他们真正的本领,真正的要服务于人、让人从中受益的东西在哪?不择手段的“手段本领”虽能解一时之需,但最终还是会一败涂地,因为那并不是真正的“硬本领”,虽然有暂时的安逸,绝不会长久。

曹校提出,我们要不断“坚守、探索、创新、超越”,这是鞭策。人只有在不满足、有危机感的环境下才能进步。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但愿所有的人都能时时产生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己以顺应这个社会,并在顺应中不断产生新的恐慌危机……

本领恐慌读后感四:本领恐慌读后感

应该说是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在黄黑两色相接的封面上,四个大字“本领恐慌”使我心头一震,“本领恐慌”真是我们这个浮躁社会中每个人值得深思的终极课题。

毛泽东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书作者王小平引用过来,提出了“面对本领恐慌,怎么办”的问题,回答是“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但绝不是传统学习”,本书提出了与传统学习迥异的学习理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模式,揭示了真正的学习革命的主要内涵,同时揭示了学习这项本领投资,该往哪儿投、该如何去投的一整套奥秘。

书中的信息量大,内涵深邃,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内容涉及中外科技史、中外历史、人类学、生命科学、美学、文学、未来学、政治学、经济学、现代高新技术等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人文科学,这已经让我很震惊,更让我震撼的是书中那富于哲理的深刻分析,新锐的观点和绝妙的奇想竟出自于一个20岁的小姑娘之笔,她以跨越常人10年的速度迈向自己“大成”的目标,其超越的勇气可畏、可敬、可贺!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看到了作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中外的名人轶事、奇闻怪谈和贯穿古今的大智慧融会贯通,信手拈来,探寻着“大成奥秘”,建立了自己一整套学习革命的理论框架。全书既富有系统性、原创性,又富有实用性、可读性。其实,成功与幸福是有基本规律和不易原理的,如若能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份“人生使用手册”,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将是人生一大幸事。《本领恐慌》散发着睿智的光芒,倾吐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对处在竞争激烈社会中的有本领恐慌危机感和尚未找到人生方向的人来说,它是一场“及时”。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读过这本书后更让我深思的是,在知识大爆炸的竞争社会里,老师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没有本领恐慌感啊?自古以来教书者就以丰富的学识,高尚的情操受人尊敬和戴。弹指一挥间,一心只教圣贤书的老师们却没发现窗外的世界已经变得复杂莫测,常常抱怨为什么我的学生变了,为什么越来越找不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了。在信息似海的今天,你读报了吗,你上网了吗,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了吗?老师总是在让学生多读书,可是自己读过多少书呢?曾经在《北京青年报》中看过一位教师的坦白的告白,他罗列了他一周的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表都是满满的,而回家后又是家务、又是孩子,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读书时间,每天晚上都拖着疲惫的身心上床睡觉,想读书却没时间,这真是位可怜的老师,当然这是个例。也有的老师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和我们的学生一样,也被充满诱惑的大社会强烈吸引着,积极主动投入其中,忽视了我们教师在社会中的独特性。我觉得教师应该是社会中最敏感、最爱学习、最会学习、最有使命感的群体。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不仅是一个老师应注意的问题更是教师群体应遵守的法则。所以有人评价“老师是一群很伟大又很可怕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大、责任最重却又最平凡的人”,因为我们教育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之源,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之。可见,教师是应该有本领恐慌感的。

五彩纷呈、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中,老师再也不能沉默下去,要起而自救——学习。一种是职业的学习,钻研教学,深讨教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来加强自己的教师本领。一种是社会的学习,关注社会重大事件及变故,培养敏感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保持着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还有一种是兴趣的学习,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要把自己的爱好慢慢变成特长,它可能成为你生命里另一朵开放鲜艳的花朵。社会在变,生活在变,不变的是我们教师固守三尺讲台的坚定信念,不变的是我们教师终生学习的不移目标。

面对“本领恐慌”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小作者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介绍着自己建构的学习理论,虽然不是完全理想,但对于年轻的她来说已经是奇迹,就像她自己的座右铭——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作者本人就是奇人,在高一时成绩排全班第一的她却退学了,“停止当学生”,回家一步到位地进行研究,小作者说她痛恨传统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功”,王小平成功了,所以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呢,恐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吧!那什么是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呢,请天下师者共思之。

相关文章